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氧气的具体性质和化学反应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学情特点,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调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难点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氧气的应用实例(如呼吸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及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

课内探究

2.讲授新知

氧气的制取原理:简要介绍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介绍:展示实验所需器材,并介绍各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实验演示

教师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装置不漏气。

装入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撤离导管和熄灭酒精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5.实验总结与讨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讨论发言。观察、发言。并从色、态、味方面描述。观察、讨论、交流、发言。阅读课本自学

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知识,使知识的引入自然流畅直观的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通过类比加深对氧气的三态变化的认识。

分组讨论

6.知识拓展

介绍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如电解水、分离液态空气等),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思考、交流、发言。描述检验的操作、现象、结论

让学生了解检验物质的一般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思维延伸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及反思。

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如何检验氧气及氧气的化学性质。

倾听、思考

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这节课你会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在完成了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在本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学生们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这说明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实验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这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