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篇一: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

精品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

周雪

课型:音乐鉴赏课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铃鼓等

教学内容:探究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

欣赏《1812年序曲》《山林的呼唤》等。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了解听懂音乐的基本方

法。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来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方

法:欣赏、谈话、表演、比较启发、发现法等教学目标:

1.在高中的起始单元的课上,能认真欣赏音乐作品,从中得到

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期待今后的

音乐课。

2.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探究音乐艺术的非

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是声音、听觉、时间和情感的

艺术。

3.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的感受与认识,了解一些听懂音乐

的方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

节奏、音色等)在作品中的作用,同时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教

学过程

一.导入

1.自我介绍: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平时有空听音乐吗?听哪些的音乐

呢?

请学生讲讲听哪些音乐。

无论你们喜欢听哪一类音乐,你们一定有个愿望——听得懂音

乐,对吗?

(老师和学生用谈话方式互相贴近,消除彼此的陌生感。)要

想听得懂音乐,我们就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探讨怎样培养音乐的耳朵。(点出课题)

二.音乐与耳朵——感受音乐的物理属性

我们先来听三组音,同学们来对比一下。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一组音,一高一低——音的高低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二组音,一长一短——音的长短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三组音,一强一弱——音的强弱

学生听由钢琴与长笛演奏的两段《土耳其进行曲》,得出第四个

属性——音色。

音的这四个属性是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所以,我们认为“音

乐是声音的艺术”。

那么,是不是我们能听出音的高低、长短就能听得懂音乐呢?

答案当然不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感知音乐,这只是听得懂

音乐的第一步。(音乐与耳朵)

要想真正深入音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

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问这幅画描绘了什么?

三.探讨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表现特征。

1.与绘画艺术比较

欣赏米勒的绘画作品《拾穗者》,提问作品描绘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提问通过什么看出来的?(通过色彩、人物形象

等)这是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著名油画《拾穗者》,描绘了秋收

季节人们在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2.与文学艺术比较

欣赏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片段,提问这段散文描绘了什

么?学生朗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作者使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

荷花的清新美丽,婀娜多姿。

3.欣赏音乐《山林的呼唤》片段,提问音乐描绘了什么?要求

学生闭上双眼,安静聆听,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

4.通过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

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直观,具有具象性;文学艺术具有语义

性。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大致相同。然而,听音乐后,觉得它会把

我们带到不同的意境,所以,我们认为,音乐艺术具有非具象性

和非语义性的表现特征。它靠音响作用于我们的听觉,让我们产

生心理和情绪的反应,所以我们认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四.培养音乐的耳朵要要抓住通感。

那么音乐真的不能表现具象性和语义性的内容吗?接下来,我们

来听两段音乐,说说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

1.欣赏《1812年序曲》中两个《众赞歌》片段,选择欣赏后的

感受。

片段一对应——不祥的预兆或虔诚的祈祷

片段二对应——热情的赞颂或辉煌的场面

2.了解“通感让我们产生联想”。

为什么这样两段相同的旋律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

是因为音响作用于我们的听觉感官以后,让我们产生了很多联

想。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通感”。“通感”是指我们在受到一种

感官的刺激以后,可以引起其他感官感受的现象。例如:我们视

觉上看到红色,我们会和触觉上的温暖相联系;那么看到蓝色呢?

会和寒冷相联系。所以,“通感”又被称为“联觉

文档评论(0)

199****2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