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VIP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0-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1.西周时期,建国首先要营筑宗庙,在营造宫室时,宗庙被排在首要地位。宗庙不仅是贵族统治者供奉祖先神灵的殿堂,也是重要的施政场所。这表明西周时期

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B.政治具有显明的等级特征

C.政权具有宗族性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宗庙作为传统的宗族活动场所,在政治生活中的特别地位,这表明宗族在政权中的作用,即政权具有宗族性质,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宗族在政权的影响,没有体现礼乐制的发展完善,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庙的地位,并非等级,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关系,D项错误。

2.《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战国时代的农夫“种谷必杂五谷,以备灾难。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菰,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

A.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型经济 B.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C.精耕细作下的低生产率经济 D.有较大经营自主权的小土地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农夫“种谷必杂五谷,以备灾难”,而且严禁田间种树,同时在住宅周边种植瓜果蔬菜,并饲养家畜辅以家庭受手工业,这体现了古代精耕细作特征,同时也说明当时生产率较低,C正确;题干中的住宅旁的种植、养殖以及家庭手工业都是满意自家须要,因此不是综合型经济,解除A;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B;题干中未体现出自主权,解除D。

3.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北宋程颢曾戴此巾而得名。南宋林景熙有诗云: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这表明

A.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文人风气崇尚浮华

C.主流意识向服饰渗透 D.南北文化沟通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士大夫文人喜爱头巾,因为程颢带的头巾,被文人儒士效仿称为程子巾,说明对儒士的儒学文化融入到文人的服饰之中,即主流的儒学向服饰渗透,故选C;A在材料不能体现,解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浮华,解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文化,D错误。

4.明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牌宣德间尚存,后来宦官王振盗去。孟森认为明代流弊之首乃“信用宦官”。明代太监滥用批红权,批红被当作“包鱼包肉的废纸用”。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是()

A.君权与相权冲突不行调和 B.明朝政治制度极不完善

C.中国古代政治人治色调深厚 D.明朝国家政策极不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初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王振偷盗铁牌,以及宦官驾驭批红权,说明明代专制强化,即人治色调深厚,C正确;明朝废除了丞相,解除A;明朝官僚体制成熟,解除B;题干未体现出明代国家政策的变更,宦官驾驭权力是皇权上升的表现,不能证明政策的不稳定,解除D。

5.在中国近代史的探讨中:20世纪30年头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以前者为主导;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头以来,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又成为近代史探讨的焦点。影响这一变更的主要因素是

A.史学家的相识差异 B.经济发展程度变更

C.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D.社会环境发展变更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30年头以“近代化”为主导,此时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国民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与近代化;1949年以后,由于新中国政权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包围和封锁,急需巩固政权,因而须要强调“革命”话语;20世纪八九十年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而现代化又成为焦点。由此可知,影响以上变更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发展变更,D正确;史学家的相识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变更、国际环境对近代史探讨的焦点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C解除。

6.1925年到1926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

A.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 B.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 D.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纪念文章的内容可知,都是为了服务于当时国内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国民革命活动,A项正确;当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时间内国共两党正处于第一次合作,因此材料所述内容不是为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