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西北二人台.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组成员组长:高媛组员:刘亚平张倩玉李若楠孙桐吴帆孟钟醒东北二人转西北二人台中国省区戏剧划分

辽宁省二人转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阜新蒙古剧彩扮莲花落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台内蒙大秧歌漫瀚剧中国近代人口迁徙“走西口”:“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闯关东”: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下南洋”:明朝到清末,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二人转简介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西北二人台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建国前不久才统称二人台。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人台产生历史背景满清的政治腐败和农村经济的崩溃,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农民未来生存开始进入内蒙古谋求生计。伴随着走西口,使多重文化融合,产出了独特的方言,也逐渐产生了“二人台”艺术。二人台的表现形式音乐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殃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表演二人台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唱腔二人台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乐器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道具二人台的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简单,主要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行当流派

以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的风格流派有西路与东路之分。西路二人台初名“蒙古曲”、“打玩艺儿”、“小玩艺儿”,主要流行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榆林等地区;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玩艺儿”或二人台,主要流行于乌兰察布市、雁北地区、张家口坝上地区。代表人物东路的主要有武利平、冯四、二后生、六兰兰等老一辈艺人;西路二人台主要有:苗俊英、王掌良、樊二板女、辛礼生等老艺术家。二人台与晋语二人台是一门植根于北部晋语的艺术。二人台流行于晋语区北部地带,所使用的方言是北部晋语(蒙西、晋北、陕北北部、张家口一带的方言)。由于北部晋语内部差别比较小,所以各地二人台艺人基本都以自己的母语为基础来唱二人台。由于晋语和其他汉语方言相比比较特殊,所以外地观众欣赏二人台时普遍反映听不太懂,也在情理之中。这一特点似乎也决定了二人台艺术永远是一种地区艺术。方言甚——什么做甚——干什么袭人——让人喜欢胰子——肥皂冒——扔做害——浪费,糟蹋营生——活计五明头——黎明黑将来__傍晚害——淘气烈着了——生气盗叉子——口袋灰猴-----对说话辛辣幽默的人的戏称主要剧目《走西口》:反映农民背井离乡出口北谋生的悲惨生活。《打樱桃》:反映一对农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生活。《挂红灯》:反映正月十五观灯场景及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牧牛》:反映男女牧童热爱大自然之情。《打酸枣》:反映姐妹二人打酸枣的情景。《绣麒麟》:反映绣花少妇对情人的思念。二人转产生的历史背景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首次出现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