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研读心得: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docx

暑假研读心得: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暑假研读心得: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本文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含义、类型、应用和意义。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若能合理创设情境,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认知,同时有助于达成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中。”每一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教学提示都体现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热点问题等,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调查、搜集信息、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达成上述目标,利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情境教学的含义和类型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教学情境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一)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图像包括板书、挂图、电子、视频短片等。

(二)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方向、催化剂、主线、目的地等。如林祖荣老师在《细胞的增殖》一课中运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推进整堂课的教学。

(三)借助热点话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所谓的热点话题是指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理解能力,所选取的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新闻、科研成果等。如艾滋病、太空椒、基因编辑婴儿等。

(四)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操作和演示。如学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实验或者观察由教师演示的实验。

(五)借助背景知识创设的教学情境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生物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指科学史。

情境教学的原则

1、有效性。情境的创设一定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素材要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相对应,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突破重难点,或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适用性。教师备课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备学生”。即要根据具体的学情来设计教学,情境创设亦是如此,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的素材。

3、形象性与学科性的统一。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教学语言要干净、严谨、科学。在利用情境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的同时也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保持其学科特征。创设的情境、选择的素材要符合科学事实、经得起推敲,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回到学科本身,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

4、情感性。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强调社会责任,赞科夫也强调:“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故创设的情境在服务于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能将情感教育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感官食物教育的概念

以陈月艳老师和笔者对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内容《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为例。

(一)导入

1、“艾滋病”话题导入。

陈月艳老师通过展示艾滋遗孤的,介绍目前艾滋病人数据和情况导入。学生在舆论环境的影响下对“艾滋病”这三个字很熟悉,但事实上学生并不清楚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少有学生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

2、问题串导入。

问题一:“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真的只有我自己在房间吗?”引出每个人都和数不清的微生物生活在一起。

问题二:“与如此多的微生物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人大部分时候都是健康的?”引出保护人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问题三:“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引出课题“免疫调节”。

这两种方式都既在情境设计上点明了这节课的本质,又统领了这节课的主线,起到了增趣、设疑的作用,同时又把对艾滋病人应有的正确态度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融入了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

1、利用生活事例创设情境。

陈月艳老师用“泡泡男孩”大卫的故事引出淋巴细胞。大卫因为骨髓移植失败而死亡,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淋巴细胞是从骨髓中产生的。”然后陈老师再具体分析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起源、作用。

学习抗体的作用

文档评论(0)

158****0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付费阅读确认后再下载,谢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