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情境性教学设计.docx

《社戏》情境性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戏》情境性教学设计

《社戏》的情境性教学设计可以围绕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来展开,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及句式的用法。

2.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农家孩子淳朴品质的赞美,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社戏前后发生的几件事及其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社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中的“乐土”和“好戏”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插图、相关视频、音频等)

预习任务单(包括字词预习、课文初步阅读等)

小组讨论问题卡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童年生活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进而引出鲁迅先生的《社戏》。

教师引导: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的《社戏》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师活动:检查预习情况,正音释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问题探讨: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段大意。

3.深入研读,情境模拟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戏前后的场景进行情境模拟(如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情境模拟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及环境描写等方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情感升华,主题探讨

问题引导:为什么鲁迅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探讨“乐土”和“好戏”的真正含义。

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鲁迅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他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5.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写一篇短文,回忆自己童年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手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情境模拟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的真实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收获。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