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级春节寒假手抄报.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一年级春节寒假手抄报

“手抄报”造就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造就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缔造实力,这正是时代的迫切须要。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春节寒假手抄报.盼望可以帮到大家

寒假手抄报内容春节

春节习俗

1、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四周,孩子们放爆竹,快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绚丽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喧闹气氛推向了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妙的诗句,赞颂新年的降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图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庆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记、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闻,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终才算心诚。

2、春节舞龙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消遣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阔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开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美丽、带有浪漫色调的民间舞蹈。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拟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欣赏,这种龙特殊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亮、美丽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非常壮丽。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把戏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动,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特别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3、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起先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始终到十八方告完毕。在过会时,沿途的大商号在门前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道辛苦,表示慰劳。高跷队在此稍做逗留,或表演答谢。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纳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纳双人并列队形。步伐变换为走八字。在表演时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难险动作。

高跷艺术在一些农村冬闲时,仍有组织排练的。在京城各处游园会、庙会中时有可见。

4、包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送,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行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此时此刻的饺子形态根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想,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旧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此时此刻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假设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聚”和“祥瑞如意”的意思。

5、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打算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

文档评论(0)

180****9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