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 》说课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2.2《红烛 》说课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红烛》说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红烛》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诗人闻一多在留美期间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憧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闻一多的《沁园春·雪》,对诗人的爱国情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语文课程中已经接触过多种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将通过分析《红烛》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三个方面。通过分析《红烛》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学习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本节课还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语文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多种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接触过类似的文学作品,对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文学作品通常感兴趣,尤其是诗歌等具有美感和深意的文本。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文本,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合作来深入探讨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分析《红烛》这首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对复杂意象的把握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等。他们可能对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义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和诗歌背景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和学习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红烛》这首诗的文本,以及相关的学习指导资料。

2.辅助材料:收集与《红烛》相关的图片、历史背景资料、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分组讨论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同时,准备展示区,以便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闻一多的《红烛》。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闻一多的《沁园春·雪》,想一想这首诗的主题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好的,现在请大家打开教材,让我们一起走进《红烛》的世界。

2.自主学习

请大家自主阅读《红烛》,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的红烛象征着什么?

(2)诗人通过描绘红烛燃烧的过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课堂讨论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

(1)诗中的红烛象征着什么?为什么?

(2)诗人通过描绘红烛燃烧的过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你们觉得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4.成果展示

各小组请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在下面进行补充和评价。

5.教师讲解

针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我来给大家进行讲解。首先,诗中的红烛象征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红烛的燃烧过程,正是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憧憬和不懈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红烛”、“火焰”、“烟雾”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6.课堂练习

请大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1)请简要概括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

(3)请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7.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的《红烛》,感受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深入研读这首诗,并尝试欣赏其他相关的诗歌作品。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光发热,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烛》这首诗,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教师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总结与拓展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laoshi1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