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9单元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pptxVIP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9单元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pptx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0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反复利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碳循环

(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

(2)过程图解;归纳

总结;3.生物富集

(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使其在机体内浓度的现象。

(2)特点

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联系;源于选择性必修2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_____

(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____

(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然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农田生态系统还需要经常施肥呢?;1.(2023·湖北黄石高三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

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

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分析题图可知,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大气中的CO2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图示中;“三看法”快速判断碳循环模型中的成分;2.(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期中)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了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中,难??解的有机氯杀虫剂DDT的浓度,得到如表所示的检测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DDT浓度越高

B.DDT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复

C.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D.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DDT属于在生物体中难降解的有机农药,也很难排出体外,因此其会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不断的富集,不会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复,B错误。;;1.实验原理

(1)土壤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成分。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分解为无机物,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等生态因子相关。;2.实验流程;实验现象;1.探究土壤微生物在落叶分解中的作用

(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分解程度。

(2)在本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

提示实验组的土壤经高温(60℃恒温箱中处理1h)处理,以消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淀粉的分解程度。

(2)本实验中选用什么试剂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提示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3.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中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

程度分解;;4.(2023·河北邢台高三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5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