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pdfVIP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

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

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

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

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

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

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注释]

1、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2、德:假借为“得”。

3、歙:音Xi,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4、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5、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6、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动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

无弃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

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各用聪明。

圣人皆孩之。

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兄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

与能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

有其主。如此则可冕旒充目而不惧於欺,黈纩塞耳而无戚慢,又何为

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

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

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

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於

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则己

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纲,烦其刑罚,塞其径路,

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於上,鱼乱於下,

是以圣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

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

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

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

之而已。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虛空無形,因萬物之形以為形,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如使空自有形,

則何以形萬物哉?是以聖人無心,因百姓之心以為心,無善不善皆善

之,無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

可謂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嘗變也,可謂德信

矣。不然,善善而棄不善,信信而棄不信,豈所謂常善救人,故無棄

人哉。

聖人之在天下,喋慄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下善惡信偽,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賊,不知所定。聖人憂之,故喋喋

為天下渾其心,無善惡,無信偽,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觀

聖人之予奪,而吾一以嬰兒遇之,於善無所喜,於惡無所嫉。夫是以

善者不矜,惡者不慍,釋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文档评论(0)

133****7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