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造业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

一、引言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假设企业是同质的,从国家或

者产业的层面对代表性企业进行分析,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微观数据的

公开,经济学家发现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行业

内部,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这一新发现同代表性企业

的假设是相背离的。为了更好地解释国际贸易的现实,新新贸易理论

放松了企业同质性的假定,将沉没成本和生产率异质性结合起来解释

当前国际贸易领域内的新现象和新特征,其最核心的结论是给定对生

产的冲击程度,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资源向高生产率的企

业转移,行业生产率水平提高。

根据WTO的数据,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已经从1999年

的5.7%上升到2008年的10.6%,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

的比重也从1999年3.5%上升到2008年的9.3%。同时,出口对GDP

增长的贡献也从20世纪90年代的15%增长到现在的超过30%。在

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不断优化,已经形成了

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局面,其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

90%。同时,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迅速提升,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

其年均增长率也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至少两倍,而且不论以何

1

种方法来衡量,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增长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

(Brandteta1.,2008)。因此科学评价出口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

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为新新贸易理论做出奠基性贡献的当属Melitz(2003),其建立的

异质性厂商动态产业内贸易模型是Hopenhayn动态产业模型与

Krugman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有机结合。潜在的厂商通过支付沉没成

本进入市场,而且所有厂商都面对一个外生不变的行业退出概率。每

个厂商的生产率水平由外生的分布函数给定且保持不变。在垄断竞争

条件下,生产率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零利润生产点)的厂商将选择退

出该行业,生产率超过较高水平临界值(出口生产点)的厂商选择出口

并获利。由于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高于国内市场的沉没成本,理论分

析的结果说明只有生产率高的厂商会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低的厂

商只为国内市场生产,而且贸易的开展会迫使生产率最低的厂商退出

市场。

随后的实证检验大多证实了出口企业拥有较高的生产率,但对于

这种生产率优势是否来自出口仍有较大的分歧。Bernardand

Jensen(1999)对美国,Clerides等(1998)对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摩洛哥

的研究均不支持出口学习效应。但是DeLoeeker(2007)对斯洛维尼亚

ozlereta1.(2009)的检验则支持了出口学习效应。针对中国的研究非常

2

有趣,Kraay(1999)证实出口对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生产率的促进作

用更大;Parketa1.(2010)建议更多地向货币贬值的国家出口会促进企

业生产率的提高;张礼卿和孙俊新(2010)认为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中国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生产率的增进;李春顶和赵美英(2010)

甚至认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是低于非出口企业的。但是已有

研究大多局限于一省或一地区,或采用截面数据,样本量较小,所得

结论不适于扩展至一国全部行业。鉴于这个问题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

实意义,笔者对作为整体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本文

结构如下,在本部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第三部分为数据来源及其描

述性统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和经济现实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和政策启示。

三、模型、数据和方法

(一)基本模型

生产率的衡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劳动生产率指标。当劳动

是生产中唯一的要素投入时,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率的精确衡量,

如在古典贸易理论下,否则,就只能是企业生产率的近似。二是全要

素生产率(TFP)指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可以分为参数分析和

非参数分析。参数分析是指通过估算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将不能由

要素投入解释的产出增长归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其缺点是要求样

本量较大,而且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