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范进中举 教学课件(共5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pptxVIP

23 范进中举 教学课件(共5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第1课时作者:吴敬梓

新课导入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回忆去年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由以上对联中可知,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意味着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我们今天就来感受一个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悲喜故事。

01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02学习运用对比、夸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03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丑恶现象的深刻揭露。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PART-0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学习讽刺小说的文体常识,对全文内容有所了解。

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此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今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

作者经历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吴敬梓少年时热衷科举,23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读书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后,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卑劣,不到10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寻常变化后,看穿了世态炎凉,写出《儒林外史》。

文体知识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它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代表作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

文化常识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明清科举考试分为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1)童子试合格者为生员,就是秀才,考中也就“进学”,国家每月供给一些米,但是要经常受教育部门考核,不合格则勒令退学。(2)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中举者一般就属于后备官员队伍,即可以做官,第一名称解元。

文化常识(3)会试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也称为“春闱”。考中后有资格参加殿试,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该考试考三场,每场三天,是四个等级考试中最辛苦的考试。(4)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相当于对贡生的复试,只考一天。名次写在黄纸上,称“金榜”。合格者按成绩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又称三甲。第一甲进士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称“金殿传胪”,三甲第一名称“玉殿传胪”。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大约成书于1750年,即吴敬梓50岁左右时,它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步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以设博学宏词科为诱饵,用考八股、开科举笼络士人,提倡以理学为统治思想,这些都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制度和腐朽的社会风气,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憎恶士人们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他把这些不满反映在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作品介绍《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全书的中心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本文背景“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他的遭遇非常相似,于是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让范进在童试中得了第一名,取得了参加举人考试的资格。

整体感知PART-02阅读全文,标注生字词,积累词语,划分本文节选部分的层次结构,了解全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