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牛顿第三定律共点力的平衡
目标要求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2.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会灵活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并结合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3.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会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考点一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
可相互抵消
不可抵消
4.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相互作用力是否相等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土地的压力大于土地对人的支持力。(×)
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思考如图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是因为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甲获胜的原因。
答案不是。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甲获胜的原因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例1(多选)(2024·广东茂名市林尘中学月考)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答案BC
解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正确;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不是对斜面的压力,故D错误。
例2(2023·安徽淮南市第二中学检测)两相同的楔形木块A、B叠放后分别以图甲、乙两种方式在水平外力F1和竖直外力F2作用下,挨着竖直墙面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此两种方式中,木块B受力个数之比为()
A.1∶1 B.4∶3
C.5∶3 D.5∶4
答案C
解析题图甲中,根据整体法可知,木块B除了受重力外,一定受到墙面水平向右的弹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隔离B分析,其一定还受到A的弹力,隔离A分析,A受到重力、水平向左的推力、B对其垂直于接触面斜向右下的弹力,这样的三个力不可能使A平衡,所以A一定还要受到B对其沿接触面斜向右上的静摩擦力才能平衡,可知B一定受到A沿接触面斜向左下的静摩擦力,故B共受5个力的作用;题图乙中,根据整体法可知B与墙面间既无弹力也无摩擦力,所以B受重力和A的弹力及摩擦力共3个力的作用。则在此两种方式中,木块B受力个数之比为5∶3,故选C。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1.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
2.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用隔离法。
3.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考点二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x=0,Fy=0。
(3)常用推论
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思考静止的物体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也处于平衡状态,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状态,某一时刻速度为0不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2.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合成法: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常用于非共线三力平衡。
(2)正交分解法:Fx合=0,Fy合=0,常用于多力平衡。
(3)矢量三角形法:把表示三个力的有向线段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常用于非特殊角的一般三角形。
例3(2023·浙江6月选考·6)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两排平行的半圆柱体,重为G的光滑圆柱体静置其上,a、b为相切点,∠aOb=90°,半径Ob与重力的夹角为37°。已知sin3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
- 2024年四川省眉山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doc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doc
- 2024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 2024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第4课时 专题强化 动态平衡和临界 极值问题(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微点突破2 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4课时 专题强化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6课时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 物体质量的关系(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4章第1课时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4章第2课时 抛体运动(教师版).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4章第3课时 实验五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师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