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及特性研究.docxVIP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及特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及特性研究

?

?

李峰勋+李振哲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中,由其无污染特性收到研究者的关注。首先,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性,我们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针数学模型。然后,对系统特性做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涡轮发动机;热障陶瓷系统;热生长氧化层

本课题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Y16E050006)、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资助。

1.引言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可达60%~70%,其实际使用效率则是普通内燃机的2倍左右。能量转换效率高是燃料电池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高效率、低噪声、可快速补充能量、具有模块化结构等特点,是燃料电池中替代传统内燃机的最理想的动力源,很适合作为车辆的动力源,顺应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1,2]。

虽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具有很多优点,但它在汽车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响应具有一定的时滞,当电动汽车所需功率波动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负载的变化;当电动汽车中的驱动电机回馈制动时,必须吸收电机回馈的电能,以节约能量,增加汽车持续行驶时间,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支持能量的双向流动,不能吸收电机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所以动力系统中需要一个其它蓄电装置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互补,共同为负载供电,在保证汽车运行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率。显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更精确地掌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机理以求优化并控制其适应启动、加速、巡航行驶、减速制动等多个运行状态。

首先,基于燃料电池特性,我们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针数学模型。然后,对系统特性做了一些介绍。

2.燃料电池模型

基于系统特性,我们开发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瞬态模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瞬态模型包括6个部分:阴极质量流模型、阳极质量流模型、膜的水含模型、燃料电池堆电压模型、阳极气体扩散层模型、阴极气体扩散层模型[3]。表1表示仿真中用到的重要參数。

3.实验研究及系统特性

为了提高仿真精度,做了一些实验研究。本实验包括三个控制部分:第一为电化学反应部分,包括氧气量以及压力等;第二为可变电容的控制,管理水的产量:第三为控制冷却叶片,管理燃料电池系统温度。一个燃料电池的功率为1.2KW,工作电压在22和50V之间变化。初始的电压来至蓄电池。试验中观察的参数是燃料电池堆电流和电压。

燃料电池堆电压模型代表着燃料电池堆特性,因此被用于测量参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精度。

4.结论

本文简单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并对仿真模型做了详细的介绍。基于仿真模型,本文对系统特性做了一些介绍。基于仿真模型可以进一步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

参考文献

[1]陈全世,仇斌,谢起成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葛善海,农宝廉,徐洪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传递模型[J],化工学报,1999,50(1):39-48.

[3]XuanD.J.,LiZ.Z.,KimJ.W.,KimY.B.,OptimaloperatingpointsofPEMfuelcellstackmodelwithaRSM[J],JournalofMechanicalScienceandTechnology,2009,23(3):717-728.endprint

科学与财富2017年30期

科学与财富的其它文章

海上风塔的防腐涂装系统的选择与评价

浅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变电站电气安装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金融的孕育、成长和未来

浅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的技术措施

浅谈“互联网+”时代电商的挑战与战略选择

?

-全文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