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研究.docx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

?

王建文

摘要: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的研究,介绍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基本情况;非物质文化和群众文化保护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当地群众以及传承人的一同努力

关键词:湖南道县非物质遗产文化;群众文化传承人;保护建设;群众精神文化

:G249.2:A:1005-5312(2017)12-0223-02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段表述明确强调,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而事实上,两者是息息相关、互为促进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现的尤为重要。在农村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产文化,都由于其落后的经济制约了其非遗产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群众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不丰富。这些为开发保护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更是欠发达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本文仅以湖南省道县为例,对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的关系影响作一粗浅研究。

二、湖南省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湖南省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道县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例如有反映道县人民劳动、游戏、生活的道县山歌;有反映道州文化,体现道州独特的风俗习惯的洗风药习俗;也有反映具体道州当地特色的复杂祭祀文化的狮公神祭祀活动;把生活中的一些礼俗和道州特有的口音相融合,逐渐形成的富于地方特色道州调子戏;有反映道县人民为了纪念屈原,许多村落根据自己特色制作出具有村落特色的龙头,然后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船赛;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还有瑶族的六月六尝鲜节,也是瑤族人民的重大节庆。

还有许多非物质遗产文化就没有一一列举。这些道州的非物质文化保留至今,已经成为道州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其中一些更被收入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道县境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项,市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

对于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一直是我们道县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在资金与政策两方面加大投入,也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传承保护工作的进程。

长期持续性的利用各种媒体在县内对非物质遗产文化进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行深入调查和积极走访对道县范围内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进行挖掘摸底并登记造册;积极开展各种赛事和活动,动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道州文化;同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活动。

(二)道县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较扎实。

道县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基础比较扎实,是缘于道县农村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道县自然村基本上都通有线电视,11个乡镇建成了文化站,每个村子基本上都设立了农家书屋,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推动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道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是两个独立的工程体系,但也是两个需要相互融合、彼此依赖的的“大文化”工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最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各社区、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为应对他们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由此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是以全方面、多层次,要从遵从整体性原则来保护人类多样性的文化遗存。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中,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冲击和困境是强烈而复杂的,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对于传统的民间文化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其影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有生存的空间,有生命力?我们现有非遗保护工作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误区,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圈护”,认为只有将非遗与外界尽可能的隔离开,才能保证不被同化,不被毁灭。但文化如果脱离了滋养的土壤,又何谈生命力,何谈延续传承?将文化从它的生存环境中割裂出来“保护”,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