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使用教材强化语言运用.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灵活使用教材强化语言运用

?

?

汪洁飞

用好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建构语用课堂的保障。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语言实践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创设情境,得意得言

语文课堂上适时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巩固学习成果。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中,在学生学完字词、理解内容后,教师创设语境,进行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发《森林报》啦!

(出示《森林报》,用红色凸显生字“奶”“始”“吵”“咬”)

狐狸来帮忙,小熊很生气

今天,小熊哥儿俩捡到一块奶酪,不知道怎么分,开始拌起嘴来。狐狸便来帮忙,可是他分得不匀,小哥儿俩急了,吵嚷起来。狐狸不停地咬着奶酪。最后一块奶酪一点儿也没剩下,小哥儿俩很生气。

——《森林报》

师:同学们,当你们一遍又一遍读着这份《森林报》时,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反馈:《森林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中的生字也包含在里面。师生配乐合作读报)

师:小熊哥儿俩很生气。回到家后,熊爸爸得知了此事。他是怎么和小熊哥儿俩交流的?请看微视频。

(微视频中,熊爸爸问小熊:“孩子们啊,狐狸是来给你们分奶酪的吗?”)

(学生展开谈论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证据,明白原来狐狸是来骗吃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奶、始”)

教学中创设“阅读《森林报》”的语言实践活动,既使学生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对生字词进行了复现和书写指导,可谓一举多得。课尾,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借助熊爸爸这一角色,自然而然地引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得言的同时又得意。

二、对比感悟,发现秘妙

根据教学的“内核”,将与文本关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融入课堂,以相似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显“内核”,可助力学生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时,教师要求学生想想作者对搭船的鸟作了怎样的细致观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找出描写翠鸟的相关段落,并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图1中的填空,之后交流反馈答案:翠绿的羽毛、翅膀带着一些蓝色、一张红色的长嘴。随后,学生把对鸟的喜爱之情融入朗读,并试着背诵积累。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读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

这样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联读丰满翠鸟的形象,加深对翠鸟的了解,感受它的色彩之美。学生在对比中研读,在研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表達的共同点。两位作家都对翠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特点来写,而且都写了羽毛和长嘴。然而,郭风笔下的翠鸟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的,语言浅显、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菁莽笔下的翠鸟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写的,表达书面化,充满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通过对比联读,学生发现表达的秘妙。原来描写同一种事物,即便怀着相同的喜爱之情,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全新的感受。由此,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习作表达时要有读者意识。这样教学就体现出课文应有的价值。

三、加强实践,输出成果

如果只是读一读、记一记课文,这些文字并不能转变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因此,要将静态的内容转换为动态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识记、领会、分析、整合,最终输出。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后题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并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学生阅读文本后,了解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而特别的边疆小学,同学们在校园里过得快乐、幸福。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通过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对这所学校已有初步的感受。在这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交流:学校环境特别,是因为学校位于边疆,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特别,是因为不同民族的学生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活动特别,是因为校园里可以跳孔雀舞、摔跤等等。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校园生活。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六张场景图(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为学生搭建表达的支架,引领学生回忆过往的校园生活,同时根据课后题中泡泡里的文字提示,从“上课的时候”和“放学了”两个方面展开交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互动,配上拍摄的照片,在班级里举办一次“我们的校园生活”主题展。

综观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品读中感知、理解文本,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仿说,实现了从“语言的吸纳”到“语言的倾吐”的转换,使“消极语言”升华为“积极语言”。

总之,教师要用好教材,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让课堂开出深度学习的绚烂之花。

参考文献:

[1]王林波.指向“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