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docxVIP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

?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域。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为中心”的观点出发,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以“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和判断标准,借助于常用的翻译技巧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转换”,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创造出生态化的译文,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2001年,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他认为,生态翻译学将生态与翻译活动联系到了一起,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胡庚申教授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并且提出了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牢记生态翻译学中原语的语言转换,文化内涵的转换以及交际意图的适应和选择转换。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主要维度进行恰当的适应选择转换。

由于东西方文化基于其地缘关系、社会因素及文化渊源的不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各成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方梦之教授对“文化差异”下了这样的定义:“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有一些词汇承载了非常多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使其极具地域性和民族性,而且“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这种词汇即“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words)”,“它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近十年来,生态翻译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深远的发展,逐步成为当今译坛最有潜力的翻译理论体系之一。它为译者和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立体的视角来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

一、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将“译者为中心”(胡庚申,2008)。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之下,将“译者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地体现在翻译的定义之中——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同时,该理论运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提出并论证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主导作用,以及译者“自我适应”的适应机制和“事后追惩”的制约机制。同时,该理论还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①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②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③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④译评标准——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从而得出了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这个结论。

二、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胡庚申教授指出,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就是侧重“三维”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做到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还要关注文化的传达和交际意图的传递。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译者的翻译实际上是不断地进行选择并做出决定。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的生态环境来选择翻译时要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

(一)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和层次上进行的。译者在产生译文或译作的过程中,首先,是做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然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产生译文。因此,为了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譯者须充分地适应两种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形式上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转换。

例1:小姨,你是个大破鞋!

译文:Youreawhore,Aunty.

“破鞋”一词在汉语里可以是指破旧的鞋子,也可以是表示对女性的一种侮辱性的称呼,一般是指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性。在例1中作者显然使用的是后一种含义。如果译者仅是从语言层面的对等出发,将“破鞋”译为“shabbyshoe”并不符合原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译者考虑到原语的整体环境,对该词进行了选择调整,将之译为“whore”,从而准确地传达了原语的含义。

(二)文化维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

文档评论(0)

182****1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