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乡贤治村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ocx

新时代新乡贤治村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新时代新乡贤治村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

?

王大伟韦虎王悦

摘要:指出了国内乡村在城镇化的影响下逐渐向现代化乡村转变,但同时乡村的治理与发展也面临许多困境,乡村的空心化和边缘化、乡村精英的流失,治理主体能力弱化、相关制度失效、乡村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逐渐显现。当前“新乡贤”有着独特的感染力,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通过梳理新乡贤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新乡贤的内涵与价值,提出了新乡贤治村的策略,通过提高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与发展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摆脱乡村社会治理困境。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治理;乡贤文化;内在关系

中圈分类号:F323.7:A:1674-9944(2019)20-0228-04

1引言

乡村健康有序发展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进入可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时期,城乡社会逐步进入转型阶段,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由“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转型阶段。这种转变使农村的生产方式、文化特征、血缘和地缘等根深蒂固的社会关系发生着巨变,从而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也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乡贤在村庄治理中权威作用与引领作用逐渐弱化,费孝通提出的中国传统乡土农村所存在的“礼治秩序”逐渐崩塌,乡村文化的“空心化”和乡村治理的“无序化”越加明显。因此国家在经济上实施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开始从国家政治的角度介入农村的治理,加强农村精英人才储备和文化提升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学生村官频繁跳槽,人才流失;驻村工作队常年不住村、不办事等问题,降低农村治理水平。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新乡贤”战略,即以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为抓手,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精英支援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治理。从而进一步凝聚成新时代的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因此在城乡快速转型期,要治理好的乡村社会,推进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协调发展,需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找准现阶段乡村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从乡村的现实状况出发寻求治理经验。

故而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乡贤治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研究新乡贤与乡村治理的内在关系,挖掘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与功效机制,并提出新乡贤治村的策略,对重构新的乡贤文化、协调村民治村与制度治村、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管理体制、改善乡村的治理与发展等问题都有着重大意义。

2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

2.1乡村治理主体弱化与内部权威的缺失

改革开放之前,国内乡村属于封闭的熟人社会,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精英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传统乡贤作为乡村精英,其熟悉乡情,洞悉乡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求发展机遇,乡村人口不断流出,空心化严重。尽管有少量部分政治力量留在乡村,但依然缺乏有效参与能力,村民自治面临主体弱化的困境。当前乡村中精英力量的外散,使乡村自主治理能力弱化,鄉村治理效率低下,造成了乡村治理生态的失衡,导致乡村内部滥用职权和贪污腐化状况丛生,产生小官巨贪的现象。2014年以来,全国31个省级纪检监察部门网站上发布了涉及近400例“村官”违法违纪案件,长此以往将致使党、政府在乡村管理中的权威与地位受损,管理失效,导致乡村社会秩序的紊乱,国家政策难以推行。

2.2乡村传统精神文化的虚化与缺失

传统乡村社会文化主要由乡村习俗、村规民约、儒家思想等多个方面构成。村民在长期的社会关系中形成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治理模式,并以此来保障乡村长期稳定有序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村民在家庭、道德、价值的观念上发生改变,乡村传统儒家精神文化受到经济文化的巨大冲击,逐渐被边缘化。一部分农民们在外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沉溺于对物质与利益的追逐,缺乏信仰,农民的精神逐渐无处可依,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逐渐下降。崇尚享乐、爱好攀比、赌博成瘾、离婚骤增、婆媳不和、弃养老人、纠纷不断。乡村道德精神的缺失、乡风文明的破坏,使得村民精神信仰消融,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引领乡村传统文化,现代优良文化无法发扬,乡村文化逐渐消融。

2.3缺乏监管机制

新乡贤的产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新型乡村文化现象,其产生是自主性和自发性的,其群体应该主动为乡村公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坚持义先利后的精神,从而获得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与认可。但在当前农村实施过程中,新乡贤治村缺乏监管机制和监督机制,仅靠道德无法有效约束其行为,进而易产生自我利益与大众利益的冲突,从而加剧乡村贫富差距与资源垄断。

2.4乡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镇化的推进,环境污染从中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环境污染从中国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环保意识增强,污染产业不断向乡村转移,“产业转移”变成了“污染转移”,乡村地区作为物质载体,其既要承受产业迁

文档评论(0)

黄锦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