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ocx

低年级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低年级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

?

吕长春

摘要:从“少教多学”的学理探寻出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阐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少教多学”,促进学生想学、会学的策略: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明确问题指向,减少无效耗时;重视体验感悟,避免反复说教;及时抽象概括,提升理性认识;实施小组评价,培养学习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少教多学《认识平均分》

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把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多讲”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转变,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纵观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很多教师由于不放心的心理,教学时语言重复啰嗦,甚至反复强调,重“教”轻“学”,“多”教“少”学,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出现“懂而不会”的现象。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少教多学”,促进学生想学、会学呢?笔者从“少教多学”的学理探寻出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少教多学”的学理探寻

(一)历史研究中的“少教多学”

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其《大教学论》中指出:“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日本学者龟口惠治将学生学习方式和记忆的效果做了一些比较后发现: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己阅读,能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能记住20%;演示、试验,学生能记住30%;课上讨论,学生能记住50%;演示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可以记住75%;而学会了教别人,能记住90%的内容。美国学者韦伯在同伴互学的长期研究中发现,在学生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学生。这些,都证明了“少教多学”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二)我们理解的“少教多学”

“少教”不是教得少,而是强调教得精、巧、活;减少单纯的知识点灌输、填鸭式教学,倡导针对性地教、启发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和创造性地教;遵循“三不教”的原则,即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学生看不懂但思考后能弄懂的不教,学生思考后还是不懂但经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能弄懂的不教,而教在学生弄不懂的关键之处。“多学”不是让学生多花时间、多背教材,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深度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少”与“多”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界限,而是一个“质”的区分。

“少教多学”强调减少“教”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的动力和效果,要求教师把“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在时间上,教师要减少讲授的时间,保证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地学习;在方式上,教师要让学生主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在手段上,教师要通过激励、鼓舞、引导、点拨,将学生引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创新学习的境界。

二、低年级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学。

本课伊始,笔者出示孙悟空的卡通图:“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认识吗?”学生开心地说:“认识,孙悟空!”笔者故作神秘地说:“聪明的孙悟空带来了一个题目考考大家,看谁最肯动脑筋。”然后,出示教材例1改编题:6个桃,要分成两堆,让两只猴来选,怎么分?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好比赛、不服输的兴趣和斗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导入环节不宜铺垫、渲染过多,而应尽早切入主题,因为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保持不长。比如:你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哪个人?喜欢孙悟空吗?今天,美猴王孙悟空带来了一个题目考考大家。……这样导入会很浪费时间。一节课时间有限,老师说得多,学生自然学得少。

(二)明确问题指向,减少无效耗时

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的发展还不到位,词汇的掌握还不丰富,往往对教师的一些问话或说法,听不懂或觉得似是而非。因此,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指向,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云,自然答非所问,从而浪费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益。

在引入“平均分”概念时,笔者提问:“将6个桃分成两堆,有3种分法。分法一是一堆1个,另一堆5个;分法二是一堆2个,另一堆4个;分法三是一堆3个,另一堆也是3个。这三种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合理?”学生明确问题要求,很快回答:“第三种分法最公平、合理,因为每份同样多。”笔者顺势指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样,概念揭示自然,学生理解深刻。

其实,在之前的教学中,笔者曾经这样提问:“……这三种分法,如果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当时预设这个问

文档评论(0)

135****3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