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口语传播.docxVIP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口语传播.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口语传播

?

?

刘梦真

摘要:人类口语传播有上千年的历史,口语传播研究不仅涉及心理学、传播学、生物科学、语言学等等学科,还涉及了语言霸权的范畴,这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历程虽然比人类口语传播历史短得多,但其科学客观的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口语传播研究。笔者目前正在研究人类口语传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我提供了开阔的研究思路,特此略谈一二,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口语传播;人文社科;语言暴力

:G206:A:2096-5079(2020)15-000-02

一、引言

回望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离不开传播。口语传播一直是人类最便捷,使用最广泛、最久远,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它指的是人类传播中传受主体主要利用语音语言信号并辅以各种非语言形式的信号来传播信息、传达观点、传递情感的一种传播活动。口语传播作为传播学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否则极易落入形而上学的窘境。

二、实事求是——遵循客观性原则

所有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都要立足于人类的社会客观现实。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要坚持客观性原则,我们就必须要重视自古以来的人类的各种物质实践,而实践需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首先就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参与实践、调查研究,并在实践中能动地观察总结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了自主发现的能力;其次,在研究时要依靠可靠的客观的数据佐证自己的论点,而不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去进行判断。比如,在进行口语传播的语言暴力现象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定量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运用到口语传播研究中,指的是对口语传播过程中显而易见的文本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量化描述。要贯彻“客观性”,我们必须在研究中精确地定义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种类、范畴、标准等,保证我们的研究具有标准性,让他人能够继续进行同样标准的研究,避免因人而异,或者研究者主观介入的情况发生。

比如,在笔者的语言暴力现象的研究中,需要对每一文本进行严格的暴力程度划分,暴力程度从弱至强分为0~10分,其中0分为没有暴力倾向的平白语言文本或是具有褒义夸赞等正面情绪的语言文本,例如“漂亮”“可爱”,1~2为轻度暴力倾向,3~4为轻中度,5~6为中度,7~8为重度,比如“恶心”,9~10为极重度,比如“蠢”“死”“丑”等等,其中每个等级都必须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等级的判断标准,这样保证在实验时不会混淆实验文本。而同样的标准能够使下一个研究者继续接替进行研究。

(二)调查研究法

口语传播研究中的调查研究方法利用率很高,它指的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再从回答者们提交的问卷样本中总结数据、寻找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洁高效,能够在同一时间覆盖更多、更广、层次更丰富的研究对象,并从多个受访者处收集标准统一的问卷资料,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数据,从中总结出结论,透过对这些收集到的数据的分析,来获取一个接近客观事实的结论。

比如,在进行口语传播语言暴力研究时,我们可以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测试者的个人信息,比如性别、年龄、收入范围、学历、地区、健康程度、是否残疾、是否独生家庭等等,另一部分是测试问题,比如“你经受过语言暴力吗?”“你经受过的最多的语言暴力来自于谁?”“以下是语言暴力的文本案例,请你按照你的心理接受程度给出0~10的评分”等等。然后把调查问卷分发出去。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测试者不能局限在某个群体内部,最好是分发至各个圈层、各行各业,以免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三)控制实验法

这种方法在人际口语传播研究中并不算常用,它的使用方法是在研究过程中,对所有出现的额外变量进行最大控制,防止干扰到研究进程,在此条件下对命题中的因果关系进行测试。之所以有所局限,是因为这个实验方法的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地排除错误的因果关联性及额外变量的干扰,这些本是为了达到客观性所做的必要准备,可人际传播过程中包含有无限的变量。沟通场景、沟通主体的身份关系、成长背景、教育程度、信仰、甚至一时兴致等等,这些变量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比如,我们不能武断地断定“笨”这个字就是语言暴力,因为这个字在不同语境、不同人际对话中会产生不同的会话含义,它在较近的人际关系中同时也有表示亲密、表示疼爱的含义。而语境、身份关系等等的额外变量是无法控制的。即使能够得以有效控制,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也脱离了实际,因为人际沟通本身并不完全建立于客观性之上,而是充满了主观的、情绪的信息交流。

但我们也能够利用这个方

文档评论(0)

136****6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