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作文写作素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docx

中学语文教材中作文写作素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学语文教材中作文写作素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

?

【摘要】每当提到作文,学生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好的材料,来表情达意、论说心中的理念,实际上,课文中就有很多典型的材料和写作经验值得借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是最有效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素材;语文教材;开发与运用

:G623.8:A:ISSN1672-2051(2018)08-006-01

现代社会信息快速传递,各种各样的声图效果挤占了传统阅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加之现在的学生缺失生活体验,写起作文来就会出现“无米之炊”的现象,其实,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文白兼有,风格异彩纷呈,这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相信学生的写作必会取得大的进步。

一、积累和运用新词、好句,进行成段的练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别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把遇到的好词、寓意深刻的成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初一时可以让学生选一部分词做连词成段的练习,学生很喜欢这样的练习,因为主题不固定,完成起来很灵活,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初二时要求更具体,可以有字数的限制,到了初三则要求语言更优美,更凝练。经过这样的练习后,学生不但理解了生词,还会灵活运用了,写作积累的词汇也更丰富了。为了不让学生感到倦怠,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总结,并提更高的要求,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语言水平进步就会很明显。

二、依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表达特色,进行写作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篇课文既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构段成篇等。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学生可以学习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巧用修辞,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学习《金色花》一课,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表达的方法,还可仿照“假如我变成了……”这种结构进行想象、扩写和续写。《看云识天气》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练笔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些说明的方法。学习《羚羊木雕》可结合文本对各个角色人物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巧设“冲突”,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中加以模拟和演习,使笔下人物通过“对话”在冲突中凸显性格。可见课文的表达特点不同,读写结合点自然有别。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名篇的魅力,练笔有的放矢,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提高。

三、紧扣单元主题,确定话题,进行练笔。

我们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选了风格迥异的文章,有关于人生的思考,生命价值的探索,理想的讴歌和追寻,也有对江河日月、春风夏雨的的描绘和赞叹,对人间真情的感悟等等,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考虑单元教学的重点,特别是与读同步的写。《故乡》就让学生运用对比写自己的故乡;《孤独之旅》就让学生学习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我的叔叔于勒》就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续写故事;《心声》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悟。这样就会避免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系统性,避免课堂读写与单元作文训练脱节,使得写的效果大大的提高。

四、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读写结合点。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听、读与说、写的结合,从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研讨与练习”安排的练习题: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3、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然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次。因此,教学时若能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读写结合点,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还可锻炼学生写作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五、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人生信念以及与课文材料相类似的生活事例,积累写作素材。

学习一篇课文,不能只学习文字,还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故事、人生信念。这样才能更加

文档评论(0)

姚启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8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