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初探.docx

民国时期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民国时期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初探

?

?

张璇+彭煜清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我国第一个为气象事业而牺牲的气象工作者史镜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借以探讨民国时期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步伐。军阀割据,抗战爆发,内忧外患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之下,国民政府财政极端困难,中央研究院经费困难,气象研究所步履维艰,但是气象科研工作者们毅然坚持气象业务和科学研究,以史镜清因公牺牲之精神为激励,以科学救国之抱负为己任,不遗余力地推进我国气象科学现代化,不断缩小与国际气象科学发展水平的差距。

[关键词]气象学习班;清华大学气象台;史镜清纪念基金

一、气象学习班学员

民国元年(1912年)史镜清出生于江苏溧阳县南渡镇。史镜清自小求知若渴、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1931年完成中学学业后恰逢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为准备在全国各无线电台有计划地附设气象测候所,公开报名招生,开办第二届气象学习班。史镜清以名列榜首之名次被录取为第二届气象学习班学员。

1931年4月1日第二届气象学习班开学,由于学员较多,上下北极阁气象研究所不便,因此借用成贤街文德里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楼房为教室。课程有微积分、物理、英文、理论气象学(每周5小时)和实用气象学(每周2小时)、无线电等。学员上午上课,下午实习或自修,学习班要求既掌握气象学基本知识,又能成为业务技术多面手。考虑到测候重在实践,自10月12日起,学员每日下午到北极阁气象台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测候值班、仪器管理、绘天气图和高空测候等。

1931年12月26日举行第二届气象学习班毕业典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分请各教授及国立中央研究院各主任、各所长参加,蔡元培院长派许寿裳主任莅临致训。按照第二届气象学习班录取规定:毕业后,三年内学员需遵守气象研究所颁发的测候生服务条例,前往该所指定的气象测候所服务,不得推诿。当时国民政府交通部无线电台附设气象测候所的计划,原定于1932年1月开始实行。为此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于1931年12月上旬曾派黄逢昌和全文晟先后分赴沿江和沿海考察筹设测候所地点并暂定先设八处。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继“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府迁都洛阳,举国震动,国立中央研究院决议紧缩,拟在交通部无线电台筹设各测候所之议,遂告搁置,后来终未建成。第二届气象学习班学员,因亦陆续分遣其他测候所服务。此时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为参加第二届国际极年活动,在山东泰山和四川峨嵋山筹建两处高山测候所。可是后来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高山测候所推迟成立,史镜清未能成行。1932年2月经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推荐,史镜清到清华大学气象台任测候员,同时和其同学刘粹中一并担当清华大学气象台主任黄厦千的助理。

二、清华大学气象台测候员

1931年至1932年,德国为在我国创建“欧亚航空公司”而进行中亚地区科学探测,在其“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名义下,中瑞德共同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联合组织科学考查。气象考察由德国气象学家赫德(W·HAUDE)博士主持,在我国蒙古地区进行风筝探测,此乃我国最早进行风筝探测的地区。

1931年2月,为勘察中德航空路线,赫德博士率其助手来华开展气象风筝探空业务,并带来德式气象风筝等探空仪器。德式气象风筝外形类似双翼飞机,每秒4米的微风即可升空探测,上升高度达5—6公里,用钢丝牵拉。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介绍当时中央大学地理系应届毕业生徐近之和气象研究所职员胡振铎两人配合赫德博士。截至1932年4月,在蒙古义肯公和巴因托来两地,共进行了123次气象风筝探空,测得了高空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的详细资料。在此过程中,徐近之和胡振铎逐渐熟悉和掌握操作气象风筝探空业务的全部流程。

根据科学考察协议规定,在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考察团建立的气象测候所和仪器必须移交给中国。可是,用于高空探测的风筝不在移交仪器的范围内。此时,世界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空时代,世界各国都在高空探测方面下功夫,各大强国都在研究无线电探空仪,气象科学新的进展必然要从高空资料积累中取得。对于中国而言,季风研究、大气环流研究、天气预报和航空事业发展,都迫切需要了解高空气象,但是风筝探空技术昂贵,中国无力进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深知气象风筝对中国气象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迅速发函给赫德博士,请求其把风筝移交给中国。同时竺可桢发函给徐近之和胡振铎,让其与赫德博士商量,以最低价把风筝买下来,做好两方面准备。后来,赫德博士回北平处理考察团善后工作,仪器设备也都随之运到北平,存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赫德博士回国前,与竺可桢商定,以1600元(美金500元)低价转让全套设备,归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有。在此期间,利用考察团仪器设备存放清华大学地学系之际,黄厦千已经教会其助理刘粹中和史镜清学习使用风筝进行探测。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