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docxVIP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B.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C.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D.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答案】B

【解析】“割地效质”是并列短语,在文中作用相同,意为“割让土地送上人质”,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在句首,表示结果,其前应断开,排除A。“专心并立”是并列短语,在文中作用相同,意为“齐心合力”,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故选B。

2.(高考新题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车,古代兵车的一种。一般认为革车即重车,一乘重车配甲士步卒七十五人。

B.苍头,仆役以青巾作头饰,故称“苍头”,也指以青头巾裹头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河外,春秋至战国,“河外”意义多有不同,可分别指黄河之南、西,与河内相对。

D.东藩的“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

【答案】D【解析】D.两个“藩”意思不同,“东藩”的藩指藩国,“藩篱”的藩意为篱笆,指边界。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场。

B.在说明魏国实力的同时,苏秦又列举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众多事例,还劝谏魏王不要听信那些谗臣的邪说。

C.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

D.面对苏秦和张仪的游说,魏王左右摇摆,从中既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也可见魏王缺乏主见。

【答案】C

【解析】C.“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表述有误。根据“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可知,节选内容中张仪只是假设合纵的通道断绝会将魏国陷入危险之中,而没有谈到会成一盘散沙的结局。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4分)

(2)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4分)

【答案】(1)如今竟然有意面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里替大王惭愧。(“乃”,竟然;“西面”,名作状,面向西;“窃”,私下。一点1分,句意1分,共4分。)

(2)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变化无常的苏秦的小策略,这明显是不可能成功的。(“反覆”,变化无常,反复无常;“成”,成功;“明”,明显,明白。一点1分,句意1分,共4分。)

5.苏秦和张仪分别前往游说魏王,二者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苏秦主要是从魏国的地理优势和实力出发,来积极引导魏王树立信心,鼓舞其斗志;张仪主要是从魏国的势单力薄和地理劣势出发,威胁恐吓魏王,瓦解其斗志。

参考译文:苏秦为了赵国合纵游说魏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