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思维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研究.docx

基于产业链思维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产业链思维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研究

?

?

张振中

摘要制度性交易成本已经成了高职教育领域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阻碍之一。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明确要求。为此,基于产业链思维构建校企合作制度,可以有效整合企业、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产业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2019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试点任务之一是降低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搭建行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平台,聚合带动各类中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已被证明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的。虽然近几年来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规定不少,但是收效并不明显,在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制度仍然有许多待解的难题。

1问题的提出

1.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制度概况

在国家有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制度框架范围内,不同高职院校的具体制度不尽相同,试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该学院借助坐落于国家医药高新区的区位和专业化产业优势[1],响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国家政策,逐步探索出了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路径,初步形成了医药高新区、学院、园区企业“园校企”融合育人新模式,为此制定了如下主要制度。

1)“园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和议事制度,“园校企”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

2)与现代学徒制相关的制度。学院与扬子江药业集团、中兴通讯校企共建双主体学院,进行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试点,建立了共同进行岗位调研、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制度,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院制定了有关为紧密型合作企业间进行员工培训、新产品研发的制度。促进释放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红利,推进企业新产品的产业化。

3)合作项目化制度。学院建立了合作项目化制度,园校企共建省市级平台和项目十六项。

4)建立中国医药城人力资本配置中心——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就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2]。

1.2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等文件要求,通过专题研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学院还将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主要有:

1)混合所有制有待突破。混合所有制的双主体学院及与园区产业高度契合的产业学院是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的重要目标和显性成果,但有许多细节没有落实,如受到校企各方利益目的的影响,校企对合作价值功能的认识可能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校企合作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不够深化。

2)与园区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项目化和常态化制度亟待完善。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园区各个企业、各个岗位对专业技术技能需求的差异化和小众性,学院仅和园区一家企业合作培养学徒,其人才规格有时会难以符合其他企业的要求。这导致其他企业招收这部分学徒后仍需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加重了企业的资金与人员负担。特别是在学院面向园区制药企业招收在岗社会人员接受全日制高职教育的情况下,若不能在园校企深度融合平台上,联合多家有需求和培养能力的制药企业,共同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常态化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嵌入各岗位适合的企业化课程,极大程度上满足这些社会人员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小众化的学徒培养与园区医药企业差异性需求脱节的问题则无法通过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根本解决。

2解决问题的思路

2.1动因问题

校企合作最终要解决的是各方如何合作的问题,但首先要解决合作意愿问题,也就是要考虑到各方合作的动因(或者称之为动机)。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营利。公办高职院校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事业单位,其活动的最终目的具有公益性,知识性和学术性是其基础[3]。校企双方的最终目的并不一致,为什么要撮合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因为从企业视角而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主要能为企业带来如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人才的质量;满足企业人才数量的需求;巩固企业人才长远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带来科研等方面的便利;享受相应的政策红利等等。简而言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有利可图的,所以企业应该有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