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功能刍议.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功能刍议

?

?

?

?

?

??

?

?

?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论题,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中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的不断变化和人的历史性实践活动的持续展开,文化的具体历史形态也在不断变迁。从人类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来看,文化一直以追求和促进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

[关键词]文化;文化形态;文化内涵;文化变迁;文化功能

GO

:A

:1672-8653(2012)07-0016-04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论题,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中具有不同的意蕴。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包括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本文亦是一种尝试。从根本上说,要认识和理解文化,就是要弄清楚三个问题: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怎么产生、变迁?它怎样发生作用?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阐述。

一、文化的内涵

在历史上,英国人类学家、文化史和民族学进化学派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泰勒(EdwardBurnettTylor)在其《原始文化》(1871)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该定义被不同学派所借鉴。英国社会人类学大师马凌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在《文化论》(1931)中从功能学的立场上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构成,即物质设备和精神方面的文化。物质设备是人创造的工具、改造的环境、建筑的房屋、制作的武器等等器物,它们决定了文化的水平和工作的效率。精神方面的文化包括种种知识、价值体系、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及语言,它们形成习惯、风俗和社会制度。

美国新进化学派代表人物、被称为文化学之父的怀特(LeslieA.White)于20世纪50年代将文化学从文化人类学之中升华出来,使文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怀特认为,文化的实质在于符号或符号能力。他说:“全部文化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或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也就仅仅是动物而不会成其为人类。”苏联的理论工作者则于20世纪60年代起基于哲学人类学的思想路线建构了严密的文化理论体系。1973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指出文化“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体现了人类社会所达到的、由人同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历史发展水平,既包括人们活动的对象性结果,也包括人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力量和才能。阿尔诺里多夫等苏联学者指出:“文化世界,这是人本身的世界,自始至终都是由人自己创造的世界。”这大大拓宽了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文化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学者大体上沿用苏联学者的看法。1982年版的《简明社会学辞典》将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部分学者还将文化做了广义和狭义之分,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分化,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的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精神文化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文化的内涵被放大到人的全部活动层面,无所不包:文化就是人的活动,就是人的生活。然而,这种理解事实上也就抹杀了文化自身的特殊性,混淆了文化的概念、人的概念、社会的概念。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认识到这一点,指出:“文化若是无所不包,就什么也说明不了。”他仅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蔡俊生、陈荷清等学者也指出了这点,并尝试将文化界定为:“文化是由共识符号系统载荷的社会信息及其生成和发展”。这为认识和理解文化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遵循这种思路,文化不应是物质性的器物,也即是说,文化应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但精神本身并不能构成什么,“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着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精神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精神离开了物质便是虚无。因此,尽管器物不是文化,但它是文化的附着物、载体,是文化显现的中介,可以将附着于器物的文化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但并非所有精神性的东西都是文化。一个人的梦魇、潜意识的生命冲动(诸如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之类的动物性、神经性的大脑反应),精神病人的种种精神性活

文档评论(0)

132****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