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
?
?
章雅玙
摘要:仇英是吴门四家之一,他是整个明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仇英的生平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其后从他的代表作《桃源仙境图》入手,剖析仇英的艺术风格,并从几大方面来详叙述其对青绿山水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是其在技法上的创新,进而准确地把握仇英绘画风格及其对吴门画派的影响。
关键词:《桃源仙境图》;仇英;青绿山水;院体画;创新
一、仇英的生平与艺术经历
(一)艺术生平及创作
仇英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其生卒年日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而卒于1552年,为江苏太仓人,活跃于吴门地区(苏州古称为吴门),其字实父,也作实甫,号十洲。匠人出身,初作漆工,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阶层,与同时期的沈周、文征明、唐寅被后人并称为“吴门四家”。仇英年幼家境贫寒,以工匠出身,只能担任了漆工等养家糊口,不同于沈周和文征明出身大家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但在作漆工的过程里,仇英开始学习画画,画技日益精湛,其临摹古画的技艺也为人称道,并且在刻苦习画的过程中,当时的院体画家周臣十分欣赏仇英的绘画天赋,于是收他为徒。仇英师从周臣后便开始专门学习人物画和山水画等,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绘画成就高于老师。除了师承周臣之外其绘画风格也明显学习了南宋“院体”画的风格,在习画过程中也受到了同门唐寅用笔风格影响,因此仇英融汇了各家之长,既保持工整精细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清新淡雅的文人趣味,形成了青绿山水中工而不板新特色。
仇英的绘画技艺精湛,受到许多文人的推崇,如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称仇英为“临古名笔”,并经常邀请仇英临摹其收藏的宋元的名画,仇英也因此见识了许多精品名画。不难发现仇英通过临摹古画,其绘画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得他能驾驭水墨、青绿、工笔等许多绘画技法,更能通过临摹吸取众家之长,在临摹领域中仇英几乎达到了无人能及的艺术境界,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营养基石。
(二)山水画风格的发展
晚明以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有着巨大影响,先不说南北宗论的利弊,但仇英确实因此被贴上了院体画家、职业画家的标签。甚至有的日本学者因此理论的影响把“吴门四家”去掉仇英,改成“吴门三家”,还有些美术史的书籍也会标记仇英为院体派的画家。然而,这些标签都是片面的,这些理论大多数是从仇英的师承来定义的,但是仇英的绘画风格毫无疑问受到了文人趣味的影响,而并不是一个身份就能概括得了的。仇英的艺术风格扫除了院体派画风的沉闷,也革新了吴门画派的设色与布局方法,在同时代的画家中脱颖而出。
仇英山水画的构图布局多以纵深高远构图为主,其山水画的设色特点更是有异于吴门别家,其设色鲜艳明丽,多用重彩色调,但相比之下又多了一分灵动与飘逸。例如,在这幅《桃源仙境图》中,仇英主要将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等三部分,采用高远的构图,使整个画面气势十足,但画面近景处用细笔精细地描绘了文人的读书的情景,展现出文雅清逸的氛围。由此体现仇英独树一帜的大青绿山水画的特征,既能够让作品布局具有气势感又能通过细节巧妙地展现出其高超的绘画技巧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感与清新感,由此给本来已经日益渐衰的青绿山水画注入了活力。
综上所述,仇英虽然没有沈周、文征明等其他吴门画家的文采造诣高,但他通过文人大家的交往使他的审美情趣融入了文人情怀,再加上对古画的刻苦临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界画等题材,其中山水画大多与人物活动相结合,而内容多为表现士人的悠闲生活,体现了画家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二、《桃源仙境图》的形式分析
(一)主题、立意的分析
隐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桃源仙境”最初的解读,这本来是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失望而幻想出的一个理想社会,但这一题材却受到了文人阶层的追捧。文人绘画作品在元代逐渐成为一种创作的主流,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表达了对自由境界与人性美好的向往。这种旨趣与文人阶层中的“隐逸之情”有着相似之处,更是符合了隐逸山水画题材,因此“桃花源”成为了传播的载体。画家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经历和理想寄托进行自由创作,描绘出不同的理想社会,也就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桃源图”。“桃源圖”题材的发展到了明代,不再是单纯地描绘农耕田园的生活,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便是描绘了画家理想中的文人的隐居生活,承载着画家到桃花源隐居的意趣。在仇英这幅《桃源仙境图》里描绘的仙境气势恢宏,通过云雾的围绕来衬托出远离尘世的高贵之感,山间点缀的庙宇与树木用细笔做了精细的描绘,与画面整体的气势形成对比,从而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感。“桃源仙境”的画面把传统的理想社会形态与隐逸之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笔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