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现状分析.docx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现状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现状分析

?

?

【摘要】本文以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对我国25年来跨文化交际学领域产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通过核心作者群、高被引文献、普赖斯定律、h指数、高频关键词、基金资助情况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在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研究现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该学科研究层次较浅,尚无核心作者群,研究方向有相对局限性,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本文力求通过以上分析,为广大学者们带来一些思路,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献计量法;跨文化交际学;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

一、引言

所谓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即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共同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这是一门由沟通的需求而产生的研究领域,是不同文化间的彼此需要。无论是否走出国门,跨文化的沟通都在所难免,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研究与了解跨文化交际则成为了当今人类和平共存不可或缺的条件。

国内学术界多认为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研究重点多局限于语言和文化或是商务交往领域,与西方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分析的研究模式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国内对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层次尚浅,研究时权威性参考文献很少,多追随于外文书籍的翻译,国内学生也没有全面详实的参考教材,这都会影响我们与世界对话,导致跨文化沟通的失败。

本文尝试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透过热点研究我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学领域做出的努力,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问题,推测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找准跨文化交际学学科的坐标,力求为广大学者们带来一些思路,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我们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中国知网”为来源数据库,以“跨文化交际学”为检索词,将检索时间结点设为2015年12月31日,采取“主题”精确检索。剔除总目录、会议通知、报纸报道、编辑首卷语等不属于我们研究范围的数据,得到有效文献共2038篇。其中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1991年由学者张维友在《外语教学》上发表的文章,最近的一篇是由学者冯蕾在《江苏外语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文章。通过对2038篇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学术理论进行分析,利用h指数、普赖斯定律、高被引文献、核心作者群、基金资助情况、高频关键词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三、研究现状分析

1、年发文量分析

通过统计某一研究领域内文献刊载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发文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1991-2015年以来,该领域发文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并伴随着几个明显的扩增点:2005年、2009年、2012年。这些变化无疑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2004年全球首个孔子学院于塔什干成立,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年,这一阶段中国主动传播中华文化,中国与国际间交往更加密切,推动了跨文化交际学的迅猛发展。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09年是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年,世界各地各民族人民齐聚中国,因而跨文化交际进一步发展。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加剧,香港回归15周年等事件,都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前进提供了契机。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的发文量达到“井喷”——226篇,之后几年虽有所下降,但平均发文量基本保持在142篇左右,呈较为平稳的态势,这说明我国自2013年起,我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研究走向稳定。

由上述分析,我们将1991—2015年这25年间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起步期(1991年—2005年)。该时间段研究成果较少(共361篇,占文献总量的17.7%),但多属于奠基之作,被引率较高,文章内容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的介绍或学科领域的前景预测。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今后跨文化交际学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05年—2012年)。该时间段研究成果激增(共1250篇,占文献总量的61.3%),这一阶段研究视野扩展到文学、经贸、政治领域等,是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繁荣期。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期(2012年—2015年)。这一阶段,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波动较小(共427篇,占文献总量的21%),发展较为稳定,相关研究已經逐渐走向成熟,创新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探索方向。

2、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对某一学科研究的发展具有较大学术贡献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贡献者。根据普赖斯定律可得到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与核心作者的关系。其中Np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所发表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