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docx

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

?

?

?

?

?

??

?

?

?

摘要:景麟先生无论是在语言起源研究领域还是在文字与语言关系研究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而独至的学术贡献。《原“名”》一文之结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乃景麟先生这两方面研究之出发点。从语言起源的层面看,是文出色地解决了语言起源之一大难题;从文字与语言关系的层面看,其有着难以替代之重要价值。就研究方法言,景麟先生将各自“独立”而又有极为密切联系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与语言起源作通盘考虑,所收乃1+12之效。

关键词:汤炳正《原“名”》学术价值

H0-09:A:1000-8705(2014)02-63-69

景麟(汤炳正)先生成稿于1947年的《原“名”》一文,着重探索的乃最初促成口头语言产生之客观条件。而由于文字与语言之关系,其与语言起源有着至为密切之关联,故是文所说不管是对探讨语言起源还是对研究文字与语言之关系,均有着即使今天看来仍独至之学术价值,值得我们用力去细而究之。下面,拟分别从语言起源的层面和从文字与语言关系的层面作一粗浅之研讨,以便我们对是文以至景麟先生之相关研究有更多之认识。不当处,祈海内外之方家不吝以斧之云。

一,从语言起源的层面看《原“名”》之学术价值

就语言起源的层面言,我们知道,摩尔根(1818-1881)在其《古代社会》第一编第三章的“现在再往上溯……最后还有手势语言”下有注云:

……人类之发出声音最初是用来辅助手势的;等到这些声音逐渐具有固定的意义以后,便在这种意义范围内取代了手势语言,或者与手势语言结合在一起。这样也就促使发音器官的机能有所发展。我们假定,音节分明的语言从一开始起就有手势伴随着,这一点再也明白不过了。这两者至今仍然不可分离,正可以体现古代人心智活动习惯残余下来的痕迹。如果语言十分完备,还要再用手势来引申或加强语言的意义,那就会是一种错误。我们回溯语言的发展过程,当上推到较原始的形态时,就发现手势的成分在数量上大为增加而在表现方式上更为复杂,直到我们发现语言之依赖于手势乃至没有手势就根本无法理解其意义的程度。语言和手势均产生于蒙昧阶段,并肩发展,臻于兴盛,而在进入野蛮阶段很久以后,二者仍始终结合在一起,不过结合程度较轻而已。凡是急于想解决语言起源问题的人,最好充分注意手势语言所能提供的启示。

然是说虽“极有意义而又嫌笼统”,而其所以“笼统”,乃因摩尔根并未涉及“在二者交替之际,如何过渡”这一语言起源之关键问题。景麟先生说:

如先民之初,乃用口头语言“辅助”手势语言之不足,则首先应当注意下列事实:手势表意,只能用于白昼,昏夜即失其效力。如北美洲土著民族阿刺帕和人以及南非洲之布西曼人,除白昼以手势表意外,黑暗中相遇,即不能互相表达意志,是其例也。先民为“辅助”手势之所不逮,于是昏夜之际表达意志与说明事物,即不得不借助于口音。口头语言产生之客观条件,殆即与此有关。

这里,我们除了要“应当注意”“昏夜即失其效力”云云这一“事实”外,还须格外注意“先民为‘辅助手势之所不逮”数语。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两者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景麟先生如此之说所以经得起推敲,乃缘其引证之坚实与考析之细密。要之,景麟先生于此将“口头语言”当初是在什么情况下“‘辅助手势语言”这一重要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就笔者目力所及,将这一问题说得如此透彻者,当以景麟先生所论为最。而此所谓“透彻”,乃缘识“肯綮”所在而中之,非引“北美洲土著民族阿刺帕和人以及南非洲之布西曼人”如何如何,便能造乎斯境。

先民何以“不得不借助于口音”?即“口头语言产生之客观条件”与什么有关?此乃关键中之关键。是文分“名——冥”“问——昏”“音——暗”三个部分,分别对“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之‘名‘问‘音等字所代表之原始意义”进行细致而具体的考察以究之。如在第一部分的开始,景麟先生便以《说文解字》“口”部之“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为例展开研讨。当然,我们知道,后人对叔重是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如宋元之际的戴侗之“《周官》‘中夏教茇舍,辨号名之用,以辨军之夜事,莫夜则旌旗徽识不可辨,故必谨其号名以相壹,‘名之文所以‘从夕也”,段玉裁之“《祭统》曰:‘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此许所本也。……其作器刻铭,亦谓称扬其先祖之德,著己名于下,皆只云名已足,不必加‘金旁。故许君于金部不录‘铭字。从《周官》今书、《礼》今文也。许意凡经传‘铭字皆当作‘名矣”,李慈铭之“‘名之‘从夕,殊不可解。以‘冥转训,亦甚迂晦。疑‘名本从‘卩,‘卩者信也,亦制也。……”张文虎之“窃谓‘名字本从口,从令省,亦声。从令省者,从卪也,卪者信也。从口从卪者,所谓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也。篆文‘卪与‘夕形豪牦之误,附会为夕冥,其说甚陋,盖后人所妄窜,非许书也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