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构主义教学法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探析.docx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探析

?

?

吴淼

摘??要:当课堂教学活动基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教师的关注点不应该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显性知识,应该是学生隐性知识和认知结构的改变,对学习效果的检验由无法评估隐性知识和认知结构的总结性评价主导。这种矛盾一方面是由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检测学习者的隐性知识和认知结构非常困难,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没有跟上学习理论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新建构主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評价??学习理论

一、新建构主义理论综述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于2011年提出的,该理论与加拿大学者西蒙斯的关联主义被一些学术刊物并列为网络时代两大学习理论,核心思想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实现知识创新。新建构主义认为在当今大背景下,教师试图像以往一样,依然在课堂上占据完全主导的地位已经非常困难,学校希望仍然按照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分门别类地教授学生已经难以为继[1](5-11)。

(一)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

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就像一棵有生命的榕树,形成过程是一个有机生长、变化过程;教育是知识“嫁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嫁接”,这是网络时代的首要任务;网络时代的知识结构应该从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学习者应该尽快将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向蜘蛛网形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变。如果这一转变没有完成,或者这一转变来得太晚,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2](3-10)。

(二)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基本理念

新建构主义把网络视为虚拟的知识银行,主张通过与网络建立联系,进行知识的建构与创造;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主张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分享与交流,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协作与探究,进一步深化学习;在老师的示范与指导下,逐渐实现知识碎片的加工与整合,最终实现知识创新[1]。

(三)新建构主义研究缺陷——缺少评价体系的研究

笔者在通读研究了王竹立教授等国内教育专家关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论文后发现,新建构主义虽然在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基础上,完善并发展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学习观和教学理念,但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策略、方法等言之甚少。“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与之同理,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改革,学生的关注点依然是学科期末考试分数,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无法真正走进高职教育的日常教学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下最欠缺的是评价体系的构建。笔者在多年一线教学工作中发现,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操作中最难实现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当课堂教学活动基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时,教师的关注点不应该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显性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可以被考试测量,却几乎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应该是学生隐性知识和认知结构的改变,但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却由无法评估隐性知识和认知结构的总结性评价主导。这种矛盾一方面是由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决定的,另一方面因为检测学习者的隐性知识和认知结构是非常困难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没有跟上学习理论的发展步伐。

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三、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一)形成性评价的适用范围与新建构主义高度一致

1.总结性评价既不适合高职教育,又不适合新建构主义。

(1)总结性评价导致学习者的关注点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吻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受基础教育的影响,依然认为取得良好的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的最终目的,因为考试分数会在毕业、评优、奖学金等切身相关的事件中产生近期效应,团结协作、搜集信息、应用知识、知识创新等能力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并不会影响如毕业、奖学金等近期目标的实现。几乎所有有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都显示,用人单位更关注从业者能在工作岗位上做什么,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否有创新能力,能否与他人协作完成工作;只要毕业生能够通过考试获得毕业证书,用人单位就不是很关注毕业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因此,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并不能真正评估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却往往误导学习者过分关注学科考试成绩,也就是说,总结性评价导致学习者的关注点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吻合。

(2)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不理想。

“总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