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研究.docx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研究

?

?

毛金凤郑园园

经济领域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会引领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讲,其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施协同育人,解决好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专业教育的“职教疲软”、旅游行业的“产能过剩”和旅游教育的“质量提高”四大问题。

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主要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与城市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稳、产业政策准、微观政策活、改革政策实、社会政策托底的政策,要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并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努力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的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侧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一时间,“供给侧改革”成了社会生活中的热词。在现代社会,经济、教育本来就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两者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孤立存在。也就是说,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引领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知识经济引领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众化高等教育在20世紀末应运而生。据统计,截至2014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37.5%,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高等教育的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政府部门普遍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均衡、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不足以令社会满意、毕业生就业与企业用工荒同时存在等问题,都影响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呼唤着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文件的下发,为推动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为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提供了建设思路,高等学校的应用型转型,深化校企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既是推动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深化综合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又是高校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发展、主动服务地方需求、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旅游管理专业只有通过转型发展,才能真正增强为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旅游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旅游管理专业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问题

“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中央一系列“优化组合”的政策,推动不同类型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在各自的定位中改革创新,有效避免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衔接的现象。

(二)解决旅游专业教育的实操脱节问题

在德国,60%以上的学生选择双轨制职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投入;在日本,“工匠达人”是很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国内院校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采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通过融资的方式,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致力于突出“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创设,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应用能力。

(三)解决旅游行业供需不对等的问题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毕业生人数超过749万,仅次于2009年,成为就业压力的第二个高点。然而,社会又存在大量的企业“用工荒”现象。2015年7月,浙江省企业总需求人数为60.3万人,而同期的求职人数只有35.4万人,用工缺口达到25万人。

就旅游行业而言,2008-2013年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复合增速达20.5%,同期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