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婴幼儿失匹配反应前注意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皮层诱发电位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失匹配反应
来客观评估婴幼儿听觉中枢系统发育情况,本文综述了失匹配反应的前注意成分
正性-失匹配反应和晚期辨别负波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婴幼儿中的研究进展,为婴
幼儿听觉加工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失匹配负波(mismatchnegativity,MMN)由Naatanen在1978年首次发现,
是预先注意诱发,该成分由标准刺激序列中的小概率偏差刺激所诱发,通常为在
偏差刺激后100^250ms的潜伏期出现的一个负性成分,其常见头皮激活区域是额
上区和额叶区域[1-3]o在经典oball实验范式中使用小概率偏差刺激减去
大概率标准刺激所得差异波称为失匹配反应(mismatchresponses,MMR),其
具有正负极性之分,包括前注意MMR和注意MMR,前者包括正性-失匹配反应(p
ositivemismatchresponse,p-MMR)、MMN和晚期辨别负波(lateiscrimi
natorynegativity,LDN),后者即P3a,这些成分可作为评估婴幼儿高级听觉
处理功能的无创性指标[4-5]o
国内外对于婴幼儿MMR研究已有30多年[6-9]o在不同的研究中,婴儿
期MMN的引出率差异较大。而婴幼儿差异波除了类似成人型的负相波形的表现外,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正相波形p-MMR[10-12]oMMN反映大脑中语音表征支
持自动的前注意辨别发育良好,而P-MMR可能反映在听觉变化检测变得自动之
前,对传入的声刺激进行感知分类的努力过程[11]oLDN最初被称为晚期MMN,
目前在婴幼儿中已经被报道为独立的成分,其反映了听觉皮层对难以辨别的声音
进行额外处理,并可能与更高的认知功能有关,如注意力相关的处理或长期记忆
[4,13]o本文综述了MMR前注意成分在婴幼儿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MMN、
p-MMR和LDN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一、p-MMR成分
MMN在成人研究中相对成熟,但婴幼儿MMR的极性和潜伏期在不同研究中高
度不一致。新生儿和婴儿中的类似成人型MMN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且在更晚的
潜伏期才观察到[14-16]。Alho等[8]首次在安静睡眠的新生儿中报道了成
人型MMN,其平均峰值潜伏期为296ms(Fz)和270ms(Cz)。其他学者发现婴
幼儿观察到的此成分潜伏期可延长至400ms[17]。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认为,婴儿的MMR在200^450ms通常是正相波反应,被称为正性MMR,即
p-MMR,并被解释为“不成熟的MMN[17-20]。因此,针对婴幼儿的研究最
常应用的是p-MMR,而不是成人型MMN。虽然源定位表明婴幼儿p-MMR和成人
型MMN均起源于额上平面,但具有相反的极性[11]o
(一)p-MMR与MMN成分的关系
P-MMR具有与MMN相同的成熟模式,即p-MMR的潜伏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缩短,振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1]o目前p-MMR在婴幼儿大脑发育中的
神经起源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p-MMR来自于丘脑对听觉皮层较深层的兴
奋性输入[22]。而有些学者则认为p-MMR所反映的听觉活动源于联合听觉皮
层和网状激活系统,而不是初级听觉皮质的Heschl脑回[23]。
由于p-MMR更容易在婴幼儿中观察到,它的存在可能反映了一种不成熟的
大脑反应。有文献报道使用纯音频率对比、元音时长,以及语音对比等特征变化
作为刺激信号均可诱发P-MMR[14,24-25]。但是各研究中p-MMR的潜伏期
有较大差异[14,26]o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观察到p-MMR到MMN的极性转变,这种转变可
以作为一种神经生理标记,来预测听觉言语发育成熟度。如2、4月龄婴儿对钢琴
音调罕见/不常见音高变化的大脑反应,可观察到正相p-MMR到负相MMN的转变,
这提示该月龄婴幼儿可以自动感知音调的变化[27]。此外,特定言语障碍的学
龄前儿童在纯音频率对比变化条件下也可观察到这种极性的转变[28]o
在特定的条件下,P-MMR和MMN可共存,但两者呈现不同的头皮分布,这
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听觉言语加工特征,且两者共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燃气轮机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pdf
- 特殊教育: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活适应) .docx
- 医院优质护理工作制度 .pdf
- 陈设艺术陶瓷制品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pdf
- 【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数学暑假提升精品(浙教版)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单元检测(原题卷讲义) .pdf
- 2025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精练(二十五)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pdf
- 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 .pdf
- 2024湘西州吉首第一初级中学中考三模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pdf
-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生物真题试卷 .pdf
- 2024年高考物理真题试卷(安徽卷)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