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docxVIP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

?

梁国森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邮编:528000)

【摘要】目的:试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2月到我院行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术并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60例,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接受罗哌卡因行麻醉。Ⅰ组浓度为0.500%,Ⅱ组浓度为0.375%,Ⅲ组浓度为0.250%。比较神经阻滞以及麻醉情况。结果:比较Ⅰ、Ⅱ组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P>0.05);同Ⅲ组对比(P<0.05)。同Ⅱ、Ⅲ组比较,Ⅰ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情况较佳,但运动阻滞恢复的时间较长(P<0.05)。结论:临床中在行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麻醉药物的浓度能够增加麻醉效果。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超声

[]R2[文献标号]A[]2095-7165(2018)17-0485-02

临床中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便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会直接影响麻醉效果[1]。为分析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在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本文选择我院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60例开展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2月到我院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60例,分为三组,每组2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6±10.5)岁;BMI指数(20.6±4.3)。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统计学分析组间各项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在手术前6h均不得摄入食物以及饮水,建立静脉通道,然后行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行吸氧措施,并实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在超声的帮助下行穿刺操作,穿刺针选择宝雅(PAJUNK)神经刺激针,利用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0.5mA电流下仍引出桡神经或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的肌群跳动后再注药,均选择罗哌卡因;Ⅰ组浓度为0.500%,Ⅱ组浓度为0.375%,Ⅲ组浓度为0.250%,每组的注药量均为25ml。

1.3评判指标

比较神经阻滞以及麻醉情况。

受阻滞神经情况: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

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19.0中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同部位神经阻滞情况比较

比较Ⅰ、Ⅱ组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P>0.05);同Ⅲ组对比(P<0.05)。详见表1。

2.2麻醉效果比较

同Ⅱ、Ⅲ组比较,Ⅰ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情况较佳,但运动阻滞恢复的时间较长(P<0.05)。详见表2。

表2麻醉效果对比(,min)

3讨论

目前,可视化麻醉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超声引导技术,多在其帮助下开展临床麻醉操作、术中监测等;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同传统麻醉方式比较,此方式对神经定位更加精确,麻醉成功率高,能减少围术期术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有益于手术的成功开展以及术后恢复[2]

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药物(长效),是临床中常见的麻醉药物,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能够增加阻滞时间,因此不会对心脏带来较大的毒性,尤其有益于运动阻滞分离、感觉阻滞分离。罗哌卡因为单镜像体,结构不是对称的,与布比卡因的化学结构较为相似[3]。其能够阻断神经元钠离子通道,对神经而言,具有抑制传导以及兴奋的作用。以往大量资料显示,罗哌卡因浓度为0.2%的时候有益于阻滞感觉神经,但是对于运动神经阻滞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够对麻醉药物的浓度进行科学且适当的调整,浓度适当提高,麻醉效果也会更加理想,但是需要对浓度进行把控,寻找到最佳浓度,避免浓度过高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发生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等不良现象,严重者甚至还会死亡,因此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在临床中尤为关键[4]。

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Ⅰ、Ⅱ组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P>0.05);同Ⅲ组对比(P<0.05)。同Ⅱ、Ⅲ组比较,Ⅰ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情况较佳,但运动阻滞恢复的时间较长(P<0.05)。提示如果浓度越高,恢复所用时间变更长。

综上所述,临床中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罗派卡因的浓度能够增加麻醉效果,将其浓度保持在0.025%~0.500%间麻醉效果理想,高浓度罗派卡因会增加术后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少芳,叶凤卿,叶小霞,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3):41-42.

[2]黄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