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

?

钟璇

【摘要】语言的使用意味着不断地选择,这中选择受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口译“即时性”特征区别于笔译,同时也为许多译者造成困扰。本文从顺应理论出发,结合口译语体的特点以及口译的特点,提出口译中的语体应顺应语境与听者的接受度。译员应根据情境,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处理;同时做好充分的以前准备,且增强文化意识。

【关键词】口译语体顺应性语境听者

H319A2095-3089(2018)18-0026-02

一、顺应理论与口译语体

1.顺应理论概述

Verschueren首次提出了“顺应性理论”(TheoryofAdaptation)(Verschueren,1999:1),

他认为,使用语言便离不开一系列的选择,与语言选择紧密相关的便是语言的“顺应”。顺应性(adaptability)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的语一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Verschueren,1999:59-60)。

因此,译员要适应语言的动态变体特征,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语境因素、自身知识储备和双语能力,以及译入语本身和译入语信息的接受度。

2.口译语体

语体“指的是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等)使用者在不同场合中典型地使用该语言品种的变体”(程雨民,1989)。语体的特征取决于它的语境因素即语域(register),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在未提前进行较长时间准备的即席现场口译中,不同语体的口语都或多或少具有信息上的模糊性和松散性这一特点。由于发言人和译者是思考、组织语言、说话几乎同时进行,准备程度降至最低,因此口译中语言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即席性。即席性造成了语速快,句子长却信息少的情况。同时,发言人通常会考虑到听众的反应,从而改变或进行之后的讲话。

因此,译员在理解时,需整理和调整话语的逻辑;接受原语进行加工时,只能保留意义和重点形式;在产出译文时,口译也具有即席性。

3.语体顺应性对口译的解释力

口译特征决定了制约口译活动的多维因素。一方面,译员要理解、把握流动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词,“符合语境在语音、语义、语法上的要求,才能准确传达讲话人的意图和话语信息”(夏翠,2005)。

除了语境因素,译员也需考虑到说话人和听众的接受度。译员首先理解、加工原语,同时,尽管译员旨在集中精力传递信息和意义,原语风格却也不可忽视,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与原语“在风格上等同,尊重原语的语言特征与风格,体现原语的情感”(曾文雄,2005)。另一方面,译员所选的语体应顺应听众,尽量减轻听众的认知理解负担。

二、案例分析框架

1.语体顺应语境

刘宓庆(2003:66-69)指出,口译传播有其本身的语境化特征。首先,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现实化;其次,语境对意义起相对固定作用,有其针对多义词;而且,语境是意向的必备条件,部分词语的意向性如希望、规劝、恳求、压制等,需要通过语境得到具体实现。

中国的外交辞令委婉含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庸,并且注重节奏,常用四字短语,分点叙述,译员要抓住讲话人的讲话风格,对累赘信息进行加工或删除。同时,部分中国发言人的即兴演讲由于思考时间不长,最后的发言中夹杂较多语气词,并常常反复讲一个意思;思维跳跃,这句话还没有说完,马上又跳到另一句话。这就需要译员善于总结,不能译为追求对等,被“原语效应”束缚不前。

2.语体顺应听者

如上所述,译員不能被“原语效应”束缚。为了实现口译跨文化交流的功能,做到信息意义的顺利传递,译员应打破对原语的僵硬死板的模仿,充分考虑目的语因素。最好的做法是是原语文化折射到目的语中,使目的语能够达到原语的表达效果。

译者的选词要符合听众的教育背景和知识体系,行文方式应与听者的身份吻合。在较为正式的答记者问的会议上,即使交际一方采用不恰当的词汇或传达错误信息,译者应主动加以协调,使之符合交际的需要。

综上,口译语体应顺应语境和听者。在以下的案例分析中,笔者将首先分析案例中说话人发言(原语)的特征,分别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阐释;其次,笔者将指出针对个别句子或场景,译者应该(should)如何选择语体从而达到语境和听众的顺应,以及译者实际采取什么策略(how),并对达到的效果做出评价。分析框架如下:

三、案例分析

1.原语特点

案例中的背景属于广东咨询会的一个答记者问的环节,正式程度可视为正式介于

(formal)与商议(consultative)之间。提问的为记者,包括一名外国记者,但提问的语言皆为中文。虽然同是正式提问,但不同媒体的记者有不同风格。例如:

例1:(广东电视台)呃…那么…呃开了以后,我们大家都知道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那么大家现在比较关心的,我们想我们的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