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6
第
16
讲
暑期综合素质评价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壹
1、 知识点复习串讲,查漏补缺;
2、 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3、 常用答题方法解析,为开学考试铺垫。
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贰
第一讲
第一讲
基础知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四十卷。
《三峡》主要内容
《三峡》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第二讲
第二讲
基础知识
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但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包含六种成分。
句子成分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划分符号
主语划分符号:
谓语划分符号:
宾语划分符号:
定语划分符号:()
状语划分符号:[]
补语划分符号:
第三讲
第三讲
标题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答题格式:既指(表层含义)......,也指(深层含义)
标题作用
1、 贯穿全文线索
2、 表明写作对象
3、 体现主要内容
4、 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5、 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6、 比喻/一语双关
7、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四讲
第四讲
侧面描写作用:
1.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3、 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侧面描写技巧
1、 以人衬人。
2、 以景衬人
3、 以物衬物
第五讲
第五讲
基础知识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体裁是报告文学。标题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章 在保安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章长征第五次围剿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章回到保安
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第六讲
第六讲
《答谢中书书》基础知识
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和热爱之情。
《与朱元思书》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第七讲
第七讲
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否定不当、误用歧义、前后矛盾、用词不当
病句辨别要点
看关联词语
看句子主干
看修饰成分
看并列短语
看数量短语
看否定词
看两面词
看介词
看代词
第八讲
第八讲
高频关键句
文章主旨句
抒情议论句
特殊手法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二、 赏析关键句的方法
(一) 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二)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三) 从描写角度赏析
第九讲
第九讲
一、 开头技巧
1. 开门见山
2. 环境引入
3. 巧问开头
4. 心理引入
5. 名言开头
6. 抒情开头
7. 对比开头
8. 倒叙开头
二、 开头误区
1 不必要的解释题目
2 用词老旧
3 照搬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不明显
4 开头突然,不知所措
第十讲
第十讲
诗歌表现手法
1、 直接抒情
2、 借景抒情
3、 托物言志
4、 情景交融
5、 动静结合
6、 以动衬静
7、 乐景写哀
8、 以景结情
9、 借古讽今
10、渲染
11、 烘托
12、用典
13、虚实结合
14、抑扬
15、对比
第十一讲
第十一讲
基础知识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推行“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1讲:山水之美——《三峡》(教师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1讲:山水之美——《三峡》(学生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2讲:句子成分辨析(教师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2讲:句子成分辨析(学生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3讲:标题含义及其作用(教师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3讲:标题含义及其作用(学生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3讲:标题含义及其作用讲通强化训练(教师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3讲:标题含义及其作用讲通强化训练(学生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4讲:正侧面结合塑造人物(教师版).docx
-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4讲:正侧面结合塑造人物(学生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