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分享高质量文档
实用文档
个人所得税法培训资料
一、新个税法工程情况介绍
1、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次修订,2021年12月18日发布国务院令第707号,自2021年1月
1日起执行,修改后的个税法具有三大特点: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特别是表达
民生关注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新个税法与老个税法相比,提高了减除费用〔由
3500元提高为5000元〕、重新划分个人收入范围、增加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国发[2021]41
号文件〕、扩宽了纳税级次区间。
2、新的个税法,在执行过程中,纳税业务人对所提供的依据真实性负全责,国家出台了相
应的保障措施:公安、银行、教育、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会保障、城乡住房等相关部门配合
核查纳税人信息,并将纳税人遵守个税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鼓励与惩戒。
与大数据时代、个人征信紧密结合,更关注纳税个人的诚信问题。
3、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按规定要求留存的资料,需保管5年。
4、纳税业务人分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两种,居民个人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但一
个纳税年度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个人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一个纳税年度累计不
满183天的个人。
居民个人就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就来源于境内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
一、新个税法对收入的定义及个税扣缴方法
1、个人应纳税收入,包含以下九项: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经营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
〔9〕偶然所得
第〔1〕——〔4〕称为综合所得,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税,居民个人取得这四
项需按年度汇算清缴,非居民个人按次按月交税,不汇算。
其中第〔3〕项稿酬所得扣除费用800元后再打7折为计税收入,第〔2〕、〔4〕项扣除20%
费用后为计税收入。
第〔5〕项按5%-35%超额累计税率计税个税
第〔6〕——〔9〕项按固定税率20%计算个税
2、计税方式
(1)全年一次性资金,2021年12月31日前适用,与之前计税方式不变,可除以12以后
按适用税率计算个税
(2)综合所得,累计预扣法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分享高质量文档
分享高质量文档
实用文档
应纳个税=累计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缴纳个税
例:张三每月工资12000元,每月五保一金个人承当4500元,每月专项附加可扣除2000
元〔育有一子小学五年级,贷款买房月供〕。计算2021年5月张三应纳个税是多少?〔1-4
月累计已交个税60元〕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000*5-5000*5-4500*5-(1000+1000)*5=2500
应纳个税=2500*3%-60=15
说明:此处所说的累计数,仅从纳税人到扣缴业务人入职时间开始计算,如某职工3月份入
职,在本单位的累计数不计算1-2月
3、其他收入,按次或按月计税缴纳个税
二、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本次个税改革新增〕
1、子女教育〔子女包括婚生、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担任未成年监护人的〕
扣除标准: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多个子女可累加
扣除范围:学前教育、业务教育、高等教育〔3岁到博士〕包含境外留学
扣除期间:入学当月——毕业当月,保存学籍期间均可扣除,如假期、休学期间。
扣除方式:父母可按当个孩子选择一方100%扣除,也可选择夫妻双方各按50%扣除,一经
选择一年内不可变更。
例:夫妻双方育有业务教育孩子2人,夫妻双方可选择一方扣除2000,也可选择两方各1000
元,也可选择一方1500元,另一方500元。
留存资料: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留存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证明资料备查。
2、继续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