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慢鱼吃快鱼”时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进入“慢鱼吃快鱼”时代

作者:刘步尘

这几年,“大鱼吃小鱼”不时髦了,“快鱼吃慢鱼”成了老板们的流行语。

但是,当以TCL、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纷纷遭遇麻烦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与国际企业实力不对称,正在成为中国企业难以与国际巨头抗衡的最大障碍。中国企业多属于“速生型”企业,成长快,停止成长也快,发展后劲不足,很类似于速生杨,长得快但材质不结实;还有点象短跑选手,跑一百米没问题,跑马拉松不行。

中国企业多数不大也不强。这当然和中国企业出生比较晚有关系,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中国企业大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较少为企业长远发展进行布局,它们崇尚跑得快,至于是否跑得远?似乎并不在意。这就是“快鱼吃慢鱼”理论备受中国老板们推崇的原因。

如此以来,我们未免怀疑“快鱼理论”到底有多大的正确性?在“快鱼理论”指导下,中国企业入市之初确实比别人跑得快,但是,跑着跑着就出了问题,跑不动了。所以,“快鱼型”企业的特征是:前期跑得快,中期跑得慢,未来跑不远。我们知道,WTO时代的市场,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竞争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只有那些综合实力强大、后劲十足的企业,才有资格做“笑到最后的人”。

“快鱼”企业往往速生速灭

市场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而非单一速度的比拼。因此,片面强调速度对企业的意义,有百害而无一益,只会为企业持续发展埋下深重隐患。

夸大速度的意义,往往导致企业舍长远发展求短期效益。这一点,在中国企业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前几年,老板们张口闭口“大鱼吃小鱼”,现在动不动就是“快鱼吃慢鱼”,好像跑得快就胜算大,跑得快就跑多远似的。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以家电企业为例,这几年遭遇了不少麻烦,“反倾销”和“环保壁垒”刚走,“专利费”又来了,似梦魇缠身难以摆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主要出在家电企业自己身上。长虹彩电打美国市场,基本上就“低价销售”这一招,很难不被反倾销。在“环保”和“节能”成为全球家电主题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家电产品仍然以“低环保”、“高能耗”产品为主,难免不被ROHS、EUP指令挡在门外。而中国家电不断被追讨专利费,则是中国家电企业基础技术、原创技术、核心技术过于薄弱的直接结果。长期以来,中国家电企业不愿意为技术开发投入,总觉得搞技术周期太长,而且能否成功也不确定,于是,技术开发被“拿来主义”替代。所以,中国是家电制造大国,却不是创造大国,更不是发明大国,中国在全球家电产业链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中国成为“全球家电供应基地”而发生根本改变。今年3月1日,美国向进口彩电开征高额专利费,中国彩电的“美国机会”一下子丧失殆尽。这无疑是中国彩电企业的集体尴尬,但是,能怪别人吗?中国彩电企业总是试图抄近路走捷径,不愿意为企业长远发展付出,结果造成技术话语权的严重缺失,极大地局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企业大多属于“营销From主导型”企业,在企业治理结构中营销就是“天”,高于一切,技术因素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可有可无。来自国资委的消息称,具有开发技术能力的央企不足1%,央企尚且如此,其他企业可想而知。反观国际企业,无不是技术大于一切。以全球成长最快的三星为例,该企业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美元,研发人员超过7000人。中国研发投入最大的企业是华为,年研发费用也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技术投入属于“为未来投入”,营销投入属于“为现实投入”,中国企业大多“有钱做广告,没钱搞技术”。

这几年,做“中国的三星”,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做“中国的三星”并不是一杯轻松而温馨的咖啡。三星企业的精髓,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参悟透。

中国企业要想做“快鱼”、“大鱼”,必须先从“慢鱼”、“小鱼”开始。企业成长有其规律性,不经历初级阶段就不可能走向高级阶段,地基打不扎实怎么盖高楼大厦?企业经营最忌拔苗助长超常规发展。

中国企业要调整心态,以平常心经营,不可急躁冒进,切勿为眼前利益伤害长远发展。尤其今天,中国企业更需要深刻检讨既往战略,重新审视过去做法,不要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企业往往对“慢”存有偏见,总认为慢就是没有效率,就是不适应市场变化。实际上可能是企业是为未来发展蓄势的过程,是重大技术研究开发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快鱼”被国际“慢鱼”逼得手足失措的时候,你还认为“慢鱼”就是没有竞争力的鱼吗?

中国企业总是希望一运行就产生利润,总是幻想企业一夜之间开发出畅销的产品,这实际上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催肥的猪肉不好吃,速生的泡桐不结实”,WTO时代的竞争,绝对不是速度的比拼,而是企业综合实力尤其是品牌形象和技术创新力的较量。

三年前,当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它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国际市场这块肥肉并不

文档评论(0)

180****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