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初露端倪的云经济
我国发展信息经济的新领域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3年展望
?
??
?
?
?
?
?
?
?
???
?
?
?
?
?
近几十年来,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经济领域,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方式,且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有两种意义上的信息经济模式:第一种模式利用信息为其他经济形式服务,我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即运用这种模式的一个典型;第二种模式则是将信息本身当作生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生产力,从而直接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从全球范围看,当前两种模式的信息经济呈并存发展且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直接参与国民经济运行的信息经济则正在构成新的经济发展增量并将逐渐占据更大的比重。
在“云”和云计算崭露头角的今天,可以预见,作为信息经济的新形态,云经济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量且对我国具有尤为特殊的意义。
一“云”的形成: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信息生产与消费的自然选择
自个人电脑发明及互联网广泛应用至今,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信息在客观上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能力,人类通过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较好地实现了自身与社会的大幅发展,因而早有学者预言,全球社会业已进入信息时代。
然而,信息社会的到来并不完全是一个福音,它同时给人类带来了数字鸿沟、信息不安全、隐私受侵犯等一连串问题。其中,一个正日渐凸显的问题在于,随着信息在数量上呈几何式增长、在内容上越来越多元、在形态上越来越分散,我们正日渐沉浸在一个信息的茫茫大海之中,对于个人以及作为个体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用于甄别、分拣、组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求与成本要求正日渐提高。
随着个体自身逐渐无法担负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或是外部购买信息处理服务(外包)的成本已经低于自行处理的成本,对于信息处理的大规模需求市场正在逐渐凝聚起来。可以说,在互联网发明四十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围内对信息本身及信息处理的双重需求已渐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而基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存储与运算的现有互联网基础架构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趋势。
“云”的构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理论上,“云”是一种覆盖全球的超大数据中心,云存储的概念设想是实现统一向全球用户提供一个超脱于各种终端设备和现有服务器之上的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的系统。以云存储为基础的云计算则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给方式,它可实现按照市场的动态需求将存储在“云”中的信息内容数据、终端设备数据、应用程序数据等进行合理分配。
可见,与目前流行的一些说法相左,“云”的形成并不是某一两家超级互联网公司的发明创造[1],从经济学意义上看,云存储与云计算概念的出现是为了迎合新的需求市场的出现,是信息经济发展到第二阶段的自然选择。
(二)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看,毋庸置疑,历史上每一种信息传播媒介都是在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信息传播需求的过程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例如,早期的书籍、摄影乃至文字与图片本身的发明均旨在满足人们跨越时间距离进行记录与信息传播的需求;再如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媒介则是旨在满足人们跨越空间距离进行信息传播的需求,大众传播由此而生。
今天的受众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数量众多”、“面目模糊”、被动接受的受众,随着人的信息传播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信息传播媒介正逐渐走向融合以满足这种需求上的巨大变化。在全球范围内,这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融合正在生成大量跨媒体的信息数据,从而引发全球信息数据在种类与数量上的又一轮爆发式增长,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又涌现出了大量新的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与新的应用程序(如苹果商店和安卓市场上的总计超过100万个,并仍在不断增长的应用程序),相关技术数据迅猛增长。很显然,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基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存储与运算架构将很快无法承受这种增长,因而有理由认为,媒介融合正在进一步加速互联网基础架构向更为强大的“云”转移的进程。
在人类活动改变信息传播形态的同时,新的信息传播形态也在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有学者提出,媒介融合正在不断促使人类信息传播向“个人层面零媒介、社会层面泛媒介”的趋势发展[2]。
“个人层面零媒介”意指媒介日益人性化、日渐变得“用户友好”。换言之,媒介与人之间的关联方式日益多样、关联程度日渐加深,随之,人可能逐渐感觉不到媒介的存在、而专注于彼此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互[3]。“零媒介”的具体表现是:随着使用者日益摆脱其拥有的某个终端性能有限性的束缚,同时摆脱各种应用程序与接入服务的使用门槛等,其使用行为将变得越来越简便。实现这种“前端的便捷”的技术前提是“后台的复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吉林]2024年吉林大学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3年秋七年级劳动技术 教案第一单元- 传统工艺制作雕刻橡皮印章 教学设计.docx VIP
-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建工].doc
- 2022年质量控制计划与记录(机动车检测).docx
- NB∕T 10341.4-2023 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 第4部分:液压启闭机设计规范(2-1).pdf
- History-of-the-USA.ppt
- 弧形钢桁架结构拼装施工方案.docx
- SolidWorks-全套培训教程PPT.ppt
- 新能源分公司工程建设考核管理制度.doc
- 5.17 天然气水合物.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