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助力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
陆炎奇党美丽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且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始摸索将CAT教学引入教学计划中。本文从CAT的优势入手,探讨了CAT教学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在此领域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CAT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希望高校通过进一步完善CAT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应用型人才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合作,翻译研究地位日趋上升。高质高效的翻译必定会大大促进国际交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向翻译研究与实践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试图不断拓宽研究视角与途径,并且不断挖掘更加有效的翻译手段。21世纪90年代以来,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MT)和翻译记忆(TranslationMemory,TM)等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Translation,CAT)工具的开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便捷有效、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成为许多翻译公司谋求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翻译市场的变化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设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培养出满足翻译市场迅速变化的高级翻译人才,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2.CAT的优势
从广义的角度讲,计算机辅助翻译包括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综合应用,它能够显著提高译员的翻译质量和数量。人工翻译的日工作极限为5000字左右,然而有了CAT工具的帮助,译员可以将工作量提高到日均10000字以上。在专业领域,如科技,金融、医学、新闻、法律等,CAT能够保证译文内容的准确性、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和译文产出的经济性(钱多秀,2009:49)。
现行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采用的核心技术是翻译记忆,它是译员工作站的重要组成部分。Bowker(2002:93)将翻译记忆定义为“一种用于储存原文与对应译文的语言数据库”。专业翻译领域的相关翻译素材可谓数量庞大,但其一般都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比如政治、经济、军事、计算机、通讯等,而翻译素材在这些领域通常都会出现较高的重复率。据有关数据统计这类素材的重复率可高达20%到70%,也就是说如果用传统翻译方法,译员要进行至少20%的重复翻译,而且往往翻译工作量之大,译员无法保证前后重复的内容能保持一致的译文。另外,翻译记忆这一核心技术则将匹配率较高的内容自动记忆并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译员直接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节省了译员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从而总体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CAT工具的另一特点是术语管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的主体是术语数据库,是一种计算机化的术语集合。面向翻译的术语库一般是双语或多语对照词表,并附带其他相关信息,如学科范围、行业、定义、记性等,可以经过进一步加工,使标准化后供不同的术语库吸收使用。术语库具有快速查询和及时更新的功能,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各种新的研究和处理,对翻译工作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利用术语库可以方便迅速地查询所需内容,同时新词术语能及时补充,并有防止术语混乱的作用,因而可大大加快翻译速度,提高译文质量。
另外,CAT的翻译管理系统可将内容的准备、翻译、检查和发布程序合理化。在翻译项目管理工具中,项目经理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照记忆库,对任何需要翻译的新内容进行分析。以往翻译内容会自动返回给用户,而所有需要翻译的新内容则向下无缝发送到翻译链进行人工翻译,从而确保译文的高质量。这样能够自动化人工集约型流程,免除不必要的人工操作,提高翻译产量,并缩短内容信息和产品的面市时间。
3.CAT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3.1CAT教学必要性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单易行我《大纲》)规定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从事翻译、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大纲》对“复合型人才”作了界定:“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通识教育:前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开始进行专业选择,专业选修课8个至12个学分不等。这种做法突出的是宽口径、厚基础。但是这样的做法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在校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欲将学生打造成基本功扎实且精通多个领域的多面手显然并不现实。学生往往会学习多门课程,但只限于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一旦进入专业领域,依旧束手无策。二是这种通识教育不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如今在高科技日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