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章Q灌区工程设计概况
第二章
1.1灌区地形资料
灌区属南方丘陵山间川地,地面坡度较大,沟系发达,无洪、涝之虞。气候湿润,但雨量分布不均,位于界荣山以南,马请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8000公顷。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雨量1065mm。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申溪以西属大胜乡。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吴家沟等沟溪纵坡比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发生洪水,近年来均在各沟、溪上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基本得到了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是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Q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导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宽底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以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多年典型气候
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
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表1-1及表1-2。
表1-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
月份
4
5
6
7
蒸发量(mm)
97.5
118.0
143.7
174.9
月份
8
9
10
11
蒸发量(mm)
196.5
144.7
101.1
75.6
表1-2
设计年降雨量统计
日
月份
4
5
6
7
8
9
10
1
7.6
4.6
2
12.7
17.4
18.5
3
3.4
1.9
7.3
4
92.0
5
5.3
1.2
10.8
6
4.8
7.9
2.8
7
8.6
28.5
8
2.5
9
19.1
10
3.6
11
2.5
2.1
12
1.9
6.4
13
7.5
2.3
14
12.1
1.9
1.9
15
10.0
16
6.0
4.1
3.5
32.8
17
24.5
18
1.3
19
1.6
20
4.3
12.6
11.5
21
1.8
18.5
22
2.1
10.6
49.2
2.5
3.6
23
1.4
10.7
4.5
24
35.4
7.4
25
6.2
26
1.5
27
1.1
28
29
1.5
3.7
30
7.7
31
3.6
月计
72.9
108.5
107.3
39.8
25.0
37.3
103.5
1.3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资料
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1-3。表1-3
作物种植比例
作物
早稻
中稻
双季晚稻
棉花
种植比例(%)
50
30
50
20
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1-4及表1-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1-6。
表1-4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
生育阶段
复苗分蘖前分蘖后孕穗抽穗乳熟黄熟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日/月)
天数
模比系数
(%)
田间允许水层深(mm)
渗透强度(mm/d)
25/4~4/55/5~14/515/5~1/62/6~16/617/6~30/61/7~11/712/7~20/725/4~20/7
10
7
10
8
18
18
15
25
14
21
11
13
9
8
87
100
10-30-5010-40-8020-50-9020-5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