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从阅读方式的转变论图书馆的未来
?
?
论文导读:本文所试图论述的“书”。都和蔡伦发明纸之后到电子图书出现之前主要使用的纸质文本有异。图书馆。
关键词:“书”,电子图书,图书馆
?
随着电脑的普及使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创生出一大批专门为人们提供电子图书的网站,在中国有像新浪的“爱问?共享资料”[1]、国学数典论坛[2]、超星数字图书馆[3]等。电子图书直接冲击纸质文本,尤其是公共的纸质文本的主要存放地——图书馆。当现代人的阅读方式从直接面对书籍过渡到纸质文本和电子书籍的并行时代,那么思考纸质图书及图书馆的未来就尤为必要。
一、“书”
本文所试图论述的“书”,之所以加引号,确实从其存在的历史考察,发生了多种形式的变化。考古证明在造纸术发明前,世界范围内的各文明古国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字传承历史。埃及人用纸草,两河流域用泥版,印度人用贝叶,中国人则用竹木简牍。因为简牍兼具取材方便、制作简易、书写适宜、传递便捷、保存长久等特点,成为了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2000多年间主要使用的书写材料。
书,繁体字写作“書”,《说文解字》:“書,箸也。从聿,者声。”[4]在《汉语大字典》中,“书”有14种解释,与本文讨论相关的主要是,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5]从14种解释可知,“书”本身的意思就繁多且复杂,由此衍生出“读书”的解释也有多种。书籍或装订成册的著作,尤其是存在了1000多年的经典形式——纸质文本,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无论是纸草还是贝叶,都和蔡伦发明纸之后到电子图书出现之前主要使用的纸质文本有异,所以纯粹以纸质文本作为传统图书的评判标准,则出土的湖北郭店的楚简、马王堆汉墓的帛书都算不得图书。我们讨论读不读“书”,针对的也是在电子图书席卷而来的态势下,还读不读纸质的图书。因为纸质文本自身也是由其他形式演变而来,则它之后的电子文本也是称得上“书”的名称,至少在对人类的文化记忆和传承这一点上是共通的,只是我们的阅读对象、阅读形式发生了转变。可能像古人一样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的图书,不再成为今人的研读对象,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的历史情景再不会发生。论文参考。“韦编三绝”这个用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会和人越来越疏离。
这样一种从纸质文本到电子图书的过渡,不仅是阅读方式、阅读对象的改变,更深层次的会有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巨变。像今天已经从手写逐渐过渡到键盘数字输入的时代;因为电子邮件的普及,人们也不再手写书信,鸿雁传书的佳话再不会上演;因为电子期刊的不断完善,做学问研究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足不出户通过期刊网可以了解最新的资讯;读书的方法也有了很大变化,传统读书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抄书,我们今天不仅不抄书,更多是的快餐式的阅读。“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会找不到适用的场景,人们没有书可以借给别人,也不用借别人的书,通过复制、粘贴、下载等方式基本上可以获得绝大多数的书籍,尤其在中国大陆。所以只要电脑的硬盘空间足够大,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几十G甚至上千G的书籍存储,只是会去阅读的数量极其有限,精读的作品更会少之又少。作读书笔记也会极少出现在生活中,即使做笔记也不会是手写的方式,而是用电子笔记录在电子书上。
二、电子图书
E-book是英文Electronicbook的缩写,可直译为“电子图书”或“数字图书”,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并借助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下载阅读的数字化图书。[6]E-book主要由电子文本(数字图像、数字多媒体等)与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程序)两部分组成。电子文本是一系列字节结构,可以存储在光盘和其他载体上或通过网络传输,并通过电脑终端、个人电脑的网页浏览器或是电子图书阅读器查看和阅读。电子图书,首先它是一本书,只不过书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变革,就像从原始的石刻岩画到龟甲兽骨,从竹简丝帛到造纸印刷一样,只是这一次它彻底的消除了所有的物理实有形态。
电子图书的最初构想来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一本科幻小说。书中描写了当时人们能想见到在未来社会在某种特制的电子设备上就可以阅读书籍。1971MichaeHart提出了“古腾堡计划”,E-book出现把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它专门收录没有版权经典文学作品,将其输入电脑供人们网上阅读和下载,第一次使纸质图书规模化地转化为电子图书。1998年Rocketbook和Softbook的问世,标志着电子图书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内的电子图书产品是在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一些拥有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单位和个人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了软磁盘(FD)数据库。2001年,全球第一部命名为“新华E-book”的中文电子图书在海峡两岸同时上市,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文电子图书阅读的新时代。
电子图书的优势极其明显。第一,可以简化出版程序、降低出版成本,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