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docxVIP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的是()

①“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防范边疆危机 B.保护民族工业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天朝上国的观念

3.下表所示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著作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

著作

重要内容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日知录》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

《读通鉴论》

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

A.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B.致力于回归孔孟儒家思想原典

C.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文化发展趋势 D.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4.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 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5.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顾炎武

6.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A.徐光启 B.贾思勰 C.徐霞客 D.王祯

7.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七十篇,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比较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城市经济的繁荣 B.社会教化的加强

C.各级官府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衰落

8.下表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分布统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蚕桑与丝织市镇

唐栖、碘石、南浔、菱湖、双林、王江泾、濮院、盛泽、震泽等

棉花与棉纺织市镇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

米粮市镇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

以冶铁著称

嘉兴炉镇、吴江村等

以陶业著称

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A.城乡经济联系密切 B.抑商政策渐趋松弛

C.市镇经营方式多样 D.商人社会地位提升

9.明朝嘉靖年间李元阳编撰的《大理府志》就有“紫蓣”,即紫薯的记载;万历时期,云南省各地都已经有番薯种植的记录。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东莞人陈益从安南(今越南)首先将番薯引入广东。据此推断,甘薯传入中国()

A.很快推广至江南 B.养活了众多人口 C.有多种传入途径 D.并无确切的时间

10.明朝时期,时人已经将商业买卖视为一种“治生”的合法手段,在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江南地区出现了“勋曲好骑”的风气,在此风气的影响下,不但一般民众借此维持一种基本富裕的生活,而且一些士大夫也因此致富。由此可知,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风俗转变 B.传统技术模式受到严重挑战

C.商业发展促进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工商皆本观念成为时代共识

11.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强调了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的情况

第一阶段

1800—1839年

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第二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

1895—1900年

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据材料,分析指出与第三、四阶段的“西学东渐”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变化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