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理论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构建.docxVIP

基于嵌入理论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构建.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嵌入理论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

梅雄杰李志峰吴兰平

〔摘要〕科学构建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不仅关乎新工科教師发展的实践路径,更能有效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嵌入理论视域来看,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受到教师个体认知、学生工程技术素质、院校工程技术教育目标与社会工程技术需求四个维度的影响。这四维度的相互关系既是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解释模型的形成基础,也是构成其工程技术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文章在对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嵌入要素分析基础上,建构了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四重嵌入;解释模型;指标体系

〔〕G645.1〔〕A〔〕1008-2689(2019)05-0063-07

据统计,2015年我国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1180508人,同年招生1324652人,在校生5247875人,加上专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等,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工程专业人才总量世界第一[1](31)。而2012年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列第48位,在2013年参评的60个国家中列第40[2](5)。两组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工程专业虽然学生数量大,但是工程教育质量离合格工程师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这不得不引起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面对工程教育供给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矛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与“北京指南”分别开拓了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新路径,新工科建设成为了高等工程教育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重点领域。新工科不仅需要新教师,更需要接受新工科思维、理论与方法的大批优秀工科教师。而如何科学评价高校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也就自然成为了新工科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在对现有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机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嵌入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嵌入结构,依据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提升的四维解释模型,构建了工程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推动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通过建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既能有效地探索工科教师走向卓越工程型教师的实践路径,同时也能够引领工程教育范式的综合改革,并在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满足。

一、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

有效性不足的表征

在新工科建设的培养一批工程技术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过程中,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指导高校教师工程实践的走向,其实践经验反过来完善评价体系,唯有如此,工程技术能力评价才能臻于完善。然而与目前国际产业变革浪潮提出的挑战、新工科建设的现实要求相比,现行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现迫切需要革新。因为工程技术能力定位一致的评价体系,显然不利于贯彻落实新工科建设分类指导的要求和造就良好的工程教育生态;学科导向和论文导向的科研考评机制,更是极大地打击了工科教师工程实践和课程教学积极性。这些结果致使工程技术能力评价有浮于表面、一刀切的倾向,呈现出狭窄性、偏差化的特点。

(一)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的狭窄性

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强,评价体系框架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撑,指标设计不全面,这是当前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狭窄性表现特征之一。相关研究的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中,以“专业领域素养、创造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格品质”为二级指标,包含了工科教师以往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基础技能,但却无法反映工程创业能力、数字化能力、跨学科能力、工程伦理能力等智能化社会时代下国家出台的工程教育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内容[3](10)。这一方面有新经济发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多方协同合作不紧密有关,导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水平不能全面反映出受该关系网络制约的影响程度。工科教师为完成规定的师资培训而接受评价,导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水平与工程教育新目标的“脱嵌”。这种以无法体现综合性趋势标准的评价体系有可能帮助工科教师缩短成长周期,但很难达到新工科建设的政策目标要求。

目前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多限于普适性共识的标准,在对接社会需求和学校类型特点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把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要求同质化,是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狭窄性表现特征之二。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工科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中如何定位?这是探讨如何构建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依据新工科建设要求,综合性高校应更关注理工结合的新技术、新学科;传统工科高校则应更多考虑工科自身跨学科的新生长点;而地方高校则应该形成以满足第一线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新生长点。因此,不同层次的高校实施新型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