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基于回归论知识观的“互联网+教育”多元共治模式研究
?
?
谢浩郑勤华殷丙山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多元协同共治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促进教育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教育治理体系的革新。文章结合回归论知识观和公共治理理论,分析了“互联网+教育”中知识主体多元化与治理主体多元化之间的天然联系、差异与协调方式。研究发现,知识生产主体多元化和知识传播主体多元化,为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化提供了天然的基础,同时也加剧了教育治理对象的进一步复杂化。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文章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教育”多元共治模式的建议:首先需要坚持政府在教育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借由大数据保证多元主体的全面在场;其次以知识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治理体系扁平化应对治理对象的复杂性;再次通过加强行业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各类主体参与共治的积极性;最后知识主体的多元性为自治能力的提升带来基础性的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治理理论;回归论知识观;多元共治模式;自治
[]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谢浩(1977—),男,四川成都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终身学习、教育治理研究。E-mail:xiehao@bnu.edu.cn。
一、引??言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对教育治理体系与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为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发展方向,即:依法治理、政府主导、学校自治、多元共治四个方向。从治理理论来看,从管理发展到治理,最为核心的变化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从“互联网+教育”理论来看,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观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其中知识生产和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治理理论和“互联网+教育”理论都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理论,讨论这两个领域中“主体多元化”的联系和区别,将对构建“互联网+教育”多元共治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中国治理理论的核心: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
(一)治理理论源于西方,中国学派日渐成型
治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詹姆斯·罗西瑙因出版《无政府的治理》被视为治理理论创始人之一,其指出:“治理是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机制,与传统的统治有着重大区别,治理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治理的实现并非依靠国家的强制力”[1]。格里·斯托克则提出五个论点,尝试将治理理论系统化,包括:“一是治理的体制和主体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二是治理模糊了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边界和责任;三是治理明确肯定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各机构之间存在权力的依赖;四是治理的实现依赖于由多元主体构建的自主网络;五是治理的权力源不再只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2]有学者对西方治理理论的诞生评论道:从其“出场的原初语境来看,强调国家退场是基本一致的诉求”[3]。
20世纪末我国政治学、管理学领域开始引入西方治理理论,俞可平在对西方系列治理理论进行介绍之后,将治理与统治的区别总结为两点:首先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权威主体的不同,统治意味着政府是唯一的权威主体,但治理则是复合型的权威主体,包括公共机构、私营机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合作;其次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对公共事务的管理需要通过多方的合作、协商、博弈等方能实现[4]。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之所以能够由一个西方概念发展为中国的基本治国理念,根本还是依赖于治理理论中国学派的日渐成熟。中国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必须坚持治理体系的国家逻辑,多元主体并不意味着“政府失灵”或“国家回退”,治理需要权威引领,否则各主体依然是一盘散沙,难以发挥合力,国家则是担任这一权威引领角色的首选,正确发挥国家在治理体系中的权威引领作用,是“实现社会公正、提高市场效率、培育社会自治”的基础性保障[3];二是集中统一的党政结构,即“在治权构成方面,呈现为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在组织和意识形态层面深刻塑造并融入中国特色的政府体系”,“从而实现了治理的主导性与基础性、战略性与常规性、绩效合法性与程序正当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兼具治理弹性和功能机制的复合性”[5]。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政府在面对紧急事件时的高效,用实践证明了中国治理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同是公共治理的基本范式
治理理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平面牵出线调车工作(宽屏).ppt
- 行风建设及医德医风考核领导小组 .pdf VIP
- 2024危险化学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宁攀高速zcb1-14项目部现浇箱梁统计表.xlsx VIP
- 咸阳市事业单位招聘硕士研究生人员真题.docx VIP
- 物业管理服务节能降耗与环保管理方案.pdf
- 万东医疗DR产品介绍课件.ppt
-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 联通新融合发展技能竞赛(业务管理及稽核赛道)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