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堂练习含答案.doc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堂练习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意为关爱他人,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3.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D.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4.如图是商周之际的“牛觥”和战国时期的“牛尊”,文物中牛鼻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雕塑技术的进步 B.牛的役用发生了变化

C.青铜技术的发展 D.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5.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指出:“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B.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

C.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

6.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霸道;并强调应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7.“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上之”。墨家的上述人才观折射出()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剧烈 B.墨家思想代表的是下层阶级的愿望

C.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的时代特征 D.希望社会矛盾缓和平等的理想寄托

8.西周和春秋时期土地耕作主要实行休耕制,平均两到三年轮耕一次;战国时期大部分区域田地可连续多年耕作,休耕制被废除,某些地区可一年两熟。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治理能力提高 B.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D.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这说明()

A.秦法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之上 B.商鞅以刑罚作为推行新法手段

C.打击儒家势力是此事主要目的 D.极端处置埋下秦法失败的种子

10.战国时期,自耕农大量涌现,国家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各地的赋税徭役,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由中下层贵族主持祭祀的“置社”,逐渐转化为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的里社、隧社、乡社。这一变化()

A.反映出礼乐文化的发展 B.说明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D.折射出社祭习俗的变迁

11.春秋管子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商君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上述思想()

A.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 B.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

C.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 D.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

二、材料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不仅形成了真正的学术繁荣,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认知通过不同观点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灭被创造出来。如孔子的仁学体系和孟子的仁政理想;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大同精神;老子所构建的宇宙论及宇宙论同社会论、人生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庄子主张把心的逍遥置于一切之上的人生观;荀子为证明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而提出的“维齐非齐”论和天人相分的世界观;韩非等人建立的与时俱进的理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商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呜运动》

材料二:

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