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精华).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精华)--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四:科举、官职

1、科举

汉代:征辟(bì)和荐举制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

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

不就。”(《张衡传》)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叫“孝

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魏晋: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东

汉220年,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

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

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

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

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世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隋唐以后:科举制。考试内容:八股文(时文、制艺)。

同年;考试后,同榜录取的叫“同年”。

明清时代科举情况:

院试(童试)乡试(秋闱)会试(春殿试(廷试)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精华)--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精华)--第2页

闱)

时间每年一次三年一次,三年一三年一次,会试

常在秋季八次,乡试后。初为五月,后

月后第二年定在四月二十一

春三月日

地点府、州或县省城礼部初:天安门

后:保和殿

应考者儒生、童生秀才、监生举人贡士

主考者省提督、学政、皇帝派主考礼部主持皇帝主持

知县

考试内除经、史、时务同左同左策问

容外,主考八股文

和试帖诗

录取后生员(或称庠生,举人(前五贡士,第统称进士。第一

获俗称秀才),考名称经魁,一名叫会甲,赐进士及第,

称号、等中秀才后才叫第一名称解元。前三名叫状元、榜

级、“进学”,进学(jiè)元,眼、探花。第二甲,

授官前统称童生。第二名至第赐进士出身(若干

十名称亚名)。第三甲,赐

元),举人同进士出身(若干

可任知县、名)

教职、学官。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精华)--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精华)--第3页

状元:又称殿元、鼎元。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实际上真

文档评论(0)

188****9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