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一旦需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素养)3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篇章结构。(重点)1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难点)2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作者介绍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起领导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字词积累瞭望缅怀探察探讨检讨彷徨激变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liàomiǎntànchátǎojiǎnpánɡhuánɡjīgéwùxiùcuò
字词积累彷徨:清谈:袖手旁观:不知所措:格物致知:一帆风顺: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着急。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整体感知12课文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知识探索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1段)(第2—12段)(第13段)由获奖感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论题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
合作探究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原因: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1
合作探究丁教授认为《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2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3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4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1)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合作探究
知识积累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示例证明论点2.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合作探究第3段引用《大学》中对“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绍,解释“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引用论证
1.借王阳明“格”竹苦思,结果因头痛而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合作探究2.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举例论证3.借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时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现状。4.借作者的亲身体验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件+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 【初中语文+】第2课《回延安》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初中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初中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初中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初中语文+】第9课《美丽的颜色》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初中语文+】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初中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初中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初中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