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儿童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儿童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01月--2019年10月,以本院接收的24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施行对照研究,每个组12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单纯的运动疗法,而研究组则在运动疗法的同时进行推拿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GMFM(粗大功能)评分、F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更高,且CSS(痉挛程度)评分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之上,为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推拿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减轻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推拿;运动疗法;儿童;脑性瘫痪;应用效果
脑性瘫痪指的是孕妇从怀孕初期一直到婴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比如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脑血氧缺失等等。脑性瘫痪患儿的姿势异于常人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因[1]。多数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另外,脑性瘫痪还存在诸多继发障碍,比如变形、挛缩、心理障碍等。临床对于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尚未研发出特效治疗手段,多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康复治疗来帮助脑性瘫痪患儿改善运动功能。运动疗法是临床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抑制异常的姿势、运动反射,以此来纠正脑性瘫痪患儿不良运动模式[2]。传统中医疗法之中,推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辅助疗法,可以滑利关节、疏通经络,减轻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运动功能,其疗效备受临床青睐。故而本文以24例脑性瘫痪患儿为例,着重探讨了运动疗法结合推拿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为24例脑性瘫痪患儿,纳入于2018年01月--2019年10月。满足2015年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提出的儿童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年龄0-4岁;知情同意。排除不配合、免疫功能薄弱、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其他神经疾病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施行对照研究,其中常规组28例、研究组12例。研究组包括6例男性和6例女性,年龄4个月-4岁,平均(2.2±1.1)岁;常规组包括7例男性和5例女性,年龄6个月-4岁,平均(2.4±1.5)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单纯的运动疗法,方法如下:鼓励患儿爬行、反射性翻身、保持坐位、坐位平衡、跪行,然后慢慢过渡到站立、步行,抑制其异常姿势反射以及不正常的运动模式,促使患者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若是患儿肌张力偏低,则促进性刺激患儿皮肤,若是患儿肌张力偏高,则抑制性刺激患儿皮肤;科学指导患儿训练,包括感觉训练、语言训练、体能训练;同时教会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以便于对患儿开展家庭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均坚持治疗12周。
而研究组则在运动疗法的同时进行推拿治疗,方法如下:以患儿具体情况,确定最佳力度、按摩手法以及穴位。对太阳穴、五脏腧穴、百会穴进行按、掐;对涌泉穴、内关穴、风池穴、合谷穴、足三里、曲池穴、委中穴进行点按,以患儿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日推拿1次,每次推拿20min。均坚持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
临床疗效评定内容为:姿势恢复正常,运动功能、肌张力也都恢复正常,视为显效;异常的姿势明显减少1项,运动功能、肌张力也都显著好转,为有效;未达有效、显效标准者,一律视为无效。总体疗效为显效+有效的例数占总病例数的比率。(2)利用CSS综合痉挛量表,对患儿的痉挛程度予以评估,满分16分,分值越低,说明患儿痉挛程度越低。(3)运动功能评定。利用GMFM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对患站立、翻身、行走等予以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利用F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抓、握、视线追踪、肢体活动功能等予以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小组
病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体疗效
研究组
12
8
3
1
11(91.67%)
常规组
12
5
4
4
9(75.00%)
X2
-
12.803
p
-
0.05
2.2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FMFM评分、CSS评分对比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GM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