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孔子诗教理论的比较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朱熹与孔子诗教理论的比较研究

?

?

论文导读: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大教育家。朱熹的生活比孔子晚了一千多年。这也是他们的诗教理论的其他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朱熹,孔子,诗教理论

翻开中国教育的历史书卷,堪称教育家的人不胜枚举。虽然他们的教育思想大都散见于各种作品中,但只要系统的加以研究便会看到他们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大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的生活比孔子晚了一千多年,但是他在自己生活的年代把儒家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使儒学思想在统治阶级的影响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朱熹与孔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大语文教育家。虽然中国语文独立设科是在1904年,但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却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中国语文教育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孔子和朱熹都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今天我们把两位语文教育家的思想作一系统研究,希望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对当今语文课程改革有益借鉴。

从总的指导思想来看,朱熹与孔子的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他们的诗教理论的其他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朱熹的诗教理论倡导“以理为本”,他认为天理是人性伦理的行为纲领。他的诗教理论无处不渗透着“理”的影子,“理”是他诗教理论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而孔子的诗教理论倡导“以人为本”,孔子的诗教理论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他推崇诗教的宗旨是为了净化、美化人的心灵,并使人获得一定的能力。他认为学诗的最终目的是涵养德行以施行仁政。

因为指导思想以及生活时代的不同,朱熹的诗教理论跟孔子的诗教理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不同,以下我们具体从诗教的目的、标准、功能、过程、方法等方面来研究一下两位大家在诗教理论方面的见解。

从诗教的目的来看,孔子认为诗教的目的是“思无邪”。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①]《礼记?经解篇》有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②]“思无邪”是心灵净化美化的一种至境;温柔敦厚,则是个体情感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水平。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诗教的目的是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而朱熹则认为诗教是“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③],朱熹认为诗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论文检测。论文检测。朱熹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懂“理”、明“道”。他认为“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④]朱熹诗教理论的终极目标就在这里。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大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目的方面的不同见解,孔子认为诗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达到思无邪的程度,而朱熹则认为诗教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懂理、明道。

从诗教的功能来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⑤]“兴”即赋、比、兴,指通过学诗可以学习诗的表现方法;“观”即通过学诗、采诗以提高观察力和认识能力;“群”即通过学诗、用诗以锻炼合群性,涵养与上下左右和睦相处的能力,以促进社会和谐;“怨”即指借诗以表达讽刺的方法,引导人们表达哀乐的程度要适中,表达的方式也不能太过。论文检测。孔子所说的“怨”说到底就是通过学诗来涵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态度与方法。而朱熹认为诗教是为了学习圣人之言、圣人之思、圣人之乐、圣人之经。他说:“圣人之言,足以为教;圣人之思,足以为教;圣人之乐,足以为教;圣人之经,足以为教”。朱熹认为教育是使人读书、识字,“成人”、“成智”,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培养出“明人伦”、“复性”、“亲民”的人才,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

在诗教的过程方面,孔子主张自求、自得、自省、自成,注重创设情境,观察体认,群体交流和得体表达,很明显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所以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⑥]孔子的诗教过程论也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而朱熹则认为诗教的过程可以分为端、变、规、止。他在《诗集传》说:“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观,和之于颂以要其止”[⑦]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诗教过程注重文本本身的理,是以理为中心的。

在诗教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始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游于艺”[⑧],认为学习的东西最终能够用到现实当中,才算是完成了学习的任务,是以言语实践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而朱熹则认为学诗要以“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礼之”[⑨]认为学习诗的方法必须按照诗词的句式、注释、韵律等来进行。是按照一种纲领性的东西来对诗进行理解。朱熹的诗教方法更多的注重了诗的文本,而在诗对人的影响方面,则有所疏漏。

综上所述,朱熹跟孔子在诗教理论方面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孔子诗教理论的至境是美学,其目标是净化人的心灵,让学生的思想得到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