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灵动小学数学课堂.docx

优化教学策略-灵动小学数学课堂.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优化教学策略,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

?

张和英

【摘要】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高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在课堂上生硬地灌输知识,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从课堂获取更多知识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策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点燃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来说,问题能够活跃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新知识。趣味性的问题更能够调动学生探究创新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中挖掘趣味性因素,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老师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的时候,为了庆祝取经成功,做了一个大蛋糕,唐僧把蛋糕分成八份,唐僧吃了一份,孙悟空吃了一份,沙僧吃了一份,剩下的都让猪八戒吃了,你们帮老师分析一下,它们分别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学生非常兴奋地互相讨论,有学生说:“猪八戒太能吃了,比三个人吃的总数还多。”有学生问:“这块蛋糕是平均分成了八份吗?”学生通过对教材进行探究,很快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趣味性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探索掌握新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设计游戏性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师在小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性活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使数学学习气氛更加和谐、有趣。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过于单调枯燥的情况,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将学生分成三小组,去操场进行跳绳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当评委,看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操场,对每位同学一分钟内跳绳次数进行统计,第一组10名学生参加比赛,得分1100分,第二组10名学生参加比赛,得分1098分,第三组11名学生参加比赛,得分1155分。老师让评委评选出胜利的一组,A评委认为第三组的分数最高,所以获得胜利,B评委则认为第三组虽然分数高,但是人数多,不能算胜利。这时教师根据评委提出的疑问,引入了“平均数”这一概念,让学生用总成绩除以总人数得出平均数,这时大家一致同意第一组获得了胜利。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游戏让本来枯燥的平均数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三、设计操作性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以直观思维探究知识,当学生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操作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的过程中找到思维突破口,实现抽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分别用纸张进行裁剪,教师未规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裁剪的形状各不相同,教師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裁剪后的图形,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长度及每个角的度数并进行记录,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都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度数时,学生了解到两种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了如何进行判断。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同时掌握了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深化了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的本质,促进了教学思维的发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升兰.先学后教,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9):89+8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