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新探索.docxVIP

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新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新探索

?

??

?

?

?

?

?

?

?

???

?

?

?

?

?

我国新媒体产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即时通道,传播效率也呈指数级增长。同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媒体借势互联网,开辟了新的内容传播局面,逐渐实现了转型的新业态。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媒体领域,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服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补足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巨大人才缺口,也在运营和战略层面推动强强联合、协调发展,加强多种形态新媒体的建设和战略合作,大幅提高我国新媒体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当前我国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恰恰是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经验,提供若干可供参考的发展思路。总体上来讲,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应建立起政府积极推动与政策支持为先导,产学双方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为基础,兼顾利益需求、实现互惠共赢,以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为根本,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为人才提供走向职业化的实践平台。

一新媒体联合培养模式源于产学研联合的相关实践

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的思路源于产学研联合的相关实践,而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模式起源于工学结合,自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推出的“合作教育”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较为国人所熟悉、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较大借鉴作用的有英国的三明治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1]这方面不乏实践的案例,1957年,格里·哈格博士和艾拉·湾·尼德尔斯在加拿大共同创立了滑铁卢学院,在创办初期,所采用的办学模式是“三明治”或“工学交替”模式,随着合作办学经验的增加,逐步形成和完善了CO-OP模式,推动学校与企、产业界加深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联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为培养机构和业界提供了可观的效益。1967年,英国的沃里克商学院创造了“学术研究与创收经营”完美结合的样板,将学术研究与创收经营融为一体,既获得了大量的办学资金,又在创收过程中发展了学术。[2]又如伦敦大学学院自1826年与阿特金斯集团建立专业硕士合作项目以来,与伦敦企业间的合作就从未间断过,53%的毕业生会在伦敦工作,其中33%会为中小企业工作,伦敦大学学院同时也有着英国排名前十大学中最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百分比,伦敦大学学院为企业输送人才并提供科研技术与教育服务,企业为伦敦大学学院提供资金支持与实践平台,这样的良好合作关系一直持续下来甚至更为深入。[3]可见,产学研合作或者联合培养模式对高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建设成效都是相当显著的。

在国内,上海市从2005年开始,以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为主体,依托研发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等,建设了一批研究生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运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4]正是通过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进资本融合、信息融合、技术融合,推动产学研联盟的形成。这不仅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办学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而且促进了专业结构的完善与学科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为本专业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具体到新媒体联合培养领域,我国新媒体正在进入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核心地带,新媒体本身的社会影响力正日益扩大,公众对新媒体的要求与期待持续攀升,进而对新媒体人才的供给和新媒体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新闻院系依靠各自的学校特色,探索出“讲求新闻主义的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崇尚技术主义的武汉大学模式”,以及“推崇传播学的复旦大学模式”这三种模式,三者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5]尽管如此,仍无法满足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毋庸置疑,当前拥有较深厚人文功底,接受过系统扎实人文社科训练的,又能掌握现代媒体技能的复合型务实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更是极为紧迫。

二新媒体专业联合培养基地的模式创新

(一)课程体系创新:新媒体专业群有机融合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和依托,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从而使课程各构成要素在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的实现。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美国众多新闻学院的榜样,以其培养出斯诺这样优秀的新闻记者而在中国闻名,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同法学院合作开设了多种双学位项目。此外,纽约大学的新闻专业,丹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新闻学院也推出了与其他学院合作的新闻专业研究方

文档评论(0)

136****0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